同样一箱油,为何油车最多跑六百公里,而插混却能过千?两大原因

同样一箱油,为何油车最多跑六百公里,而插混却能过千?两大原因

文章图片

同样一箱油,为何油车最多跑六百公里,而插混却能过千?两大原因

文章图片

同样一箱油,为何油车最多跑六百公里,而插混却能过千?两大原因

文章图片

同样一箱油,为何油车最多跑六百公里,而插混却能过千?两大原因

文章图片


同样是60升的油箱 , 燃油车通常只能支撑500到600公里左右的行程;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 却可以轻松地行驶超过一千公里 。
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公平 , 毕竟都是使用汽油作为燃料 ,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今天 ,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现象 。

提到这个问题 , 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这不公平!”确实 , 插混车型不仅有油箱 , 还配备了一块不小的电池组 。 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 , 它搭载了容量在13-26kWh之间的电池包 , 这让它的续航里程有了显著提升 。

乍一看 , 似乎是因为这块电池的存在才使得插混车型能够跑得更远 。
然而 ,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 即使考虑到电池的作用 , 也难以解释为何插混车型能够在同样的油耗条件下实现几乎翻倍的行驶距离 。
因此 , 真正的秘密并不在于此 , 而是隐藏在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能量利用效率之中 。

能量利用差异从表面上看 ,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插混车 , 它们都在燃烧汽油产生动力 , 那么理论上讲 , 两者的能量转换效率应该是相似的 。
但实际上 , 在日常驾驶过程中 , 两者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
对于传统的燃油车而言 , 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会随着驾驶者踩下油门踏板的程度而变化 , 这意味着发动机转速会在不同的速度区间内波动 。

例如 , 在低速行驶时 , 发动机转速较低 , 此时其工作效率并不是最优;
而在高速加速时 , 则需要更高的转速来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 , 这也导致了额外的能量损耗 。
因此 , 在实际驾驶条件下 , 燃油车很难始终保持在一个最理想的能耗水平上工作 。

相比之下 , 插混车型的设计则更加注重“高效分工” 。
当车辆处于起步或低速行驶阶段时 , 电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辆前进 , 避免了发动机在这个效率较低的速度区间内运作 。
随着车速逐渐增加 , 发动机会适时介入 , 并且只会在最适合的工作状态下运行 , 即所谓的“经济区间” , 以确保每一滴燃油都被充分利用 。
此外 , 智能控制系统还会根据路况自动调整动力来源的比例 , 确保整个系统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能量转化率上 。

动能回收系统除了上述提到的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的协作外 ,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帮助插混车型实现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那就是动能回收机制 。
我们知道 , 传统燃油车在减速或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无法被有效储存和再利用 , 这部分能量往往通过刹车片转化为热量散失掉 。
但对于配备了动能回收系统的插混车型来说 , 情况就不一样了 。 每当车辆减速时 , 该系统会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 , 供后续使用 。
这样一来 , 原本会被浪费掉的能量得到了二次利用 ,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 。

举个例子 ,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分享了他的经历:
五一假期期间 , 他驾驶一辆电动车行驶了3420公里 , 总共消耗了593.8度电 , 其中竟有206.2度电是通过动能回收获得的——相当于节省了约35%的能量消耗!
这意味着如果是一辆平均油耗为8L/100km的传统燃油车 , 在相同条件下 , 它可以将油耗降低至大约5.2L/100km 。
虽然我们日常使用的私家车不会像电动矿卡那样面临极端的工作环境 , 但城市交通中的频繁启停同样为动能回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

结语:综上所述 , 插混车型之所以能够在相同的油量下行驶更长的距离 , 并非仅仅依赖于那块额外携带的电池 。
相反 , 它是通过优化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的配合、选择最佳的工作模式以及引入先进的动能回收技术等多重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
这些设计上的改进 , 使得插混车型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燃油利用率 , 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 。
【同样一箱油,为何油车最多跑六百公里,而插混却能过千?两大原因】那么 , 面对这样的技术创新 , 你认为未来汽车行业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是否会有更多创新的技术出现 , 继续改写我们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