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三大通讯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要下载了其中之一APP的用户,相信大家对于APP的签到工具肯定也不陌生,那么小小的一个签到工具到底有什么奥妙呢?本文作者围绕三大通讯运营商的签到活动展开讲述,推荐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
文章插图
我,一个互联网运营,由于住的离公司远,每天上下班有不少时间在地铁上度过。参加各大APP种类多样的签到任务,成了我在地铁上打发时间及琢磨运营方案的主要活动。不知不觉,几个月间我已成为了三大通信运营商、生活服务、出行服务、金融服务等多款应用的活跃用户,对签到活动累积了一些体验和思考。
今天就以三大通讯运营商的签到活动为例,来聊聊我对工具类应用的签到活动应该怎么做的理解。
文章插图
之所以选运营商APP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因为他们拥有海量用户: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21年10月的运营数据,截至10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3.7124亿户,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总数达9.57亿户,中国联通移动用户累计为3.1684亿户,用户量越大,促活需要的资金要求也就更高,更考验活动制定者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应用的工具属性较强,毕竟在各类应用里边,工具类APP的促活难度更高,我也想看看这些国有平台是如何面对这难啃的骨头的。
虽然自带查话费、办业务等“用完就跑”的工具属性标签,但这并不妨碍运营商不断往里边狂塞东西,毕竟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的流量效应是不容小觑的,这时促活自然成了移动端运营的重要指标,于是签到功能几乎成为了各家的标配。
都说工具属性的APP难运营,但只要激励给够,用户自然愿意来。
本次分析的签到活动平台主要包括:中国移动及北京移动APP、中国移动10086公众号、中国联通APP、联通沃邮箱公众号、中国电信APP和北京电信微信公众号等。下表是各平台签到活动的快速对比:
文章插图
三大运营商主要签到活动表
三大运营商的签到任务以签到、浏览、分享为主要形式,形式上和生活服务类应用基本一致。总体来看,运营商签到活动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 奖品以话费为主,流量为辅我们发现多数签到活动均以小额话费(≤5元)作为用户激励的主要手段,毕竟话费对每个号来说都是刚需。对于运营商来说,话费和流量无须外采,成本最低。表面上看中国联通APP最为大方,可实际上话费红包只能抵扣部分额度,不是话费直充。
2. 签到积分自成体系,多数和用户通讯积分账户没有打通这里边只有中国联通APP的签到积分可以和用户账户的通讯积分合并使用。
3. 多数签到活动没有打通成长体系,但会通过连续签到给高额奖励的方式吸引用户
只有电信营业厅APP的签到任务融入了成长体系,每日获得的金币除了兑换话费和权益还可用于账户等级提升,等级越高领取权益和金币更多。
4. 激励周期多数较长,少则7天,多则3~4个月也就是说需要累积好多天的签到积分,才能达到兑换标准。比如中国移动APP的签到活动,积分是3个月一清零。
此外,作为一个主要面对北京地区用户的地方性应用,北京移动APP的签到活动是较有特点的一个:用户可通过每日种树的形式积攒流量,流量可提现兑换,有效期7天,可用于短期应急使用。
虽然运营商的活动各有千秋,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考虑不周或伤害用户体验的操作,以中国移动APP为例:其签到活动在11月调整了规则:下线了早晚签到和详单查询任务,将部分任务调整为周任务,同时将兑换规则由原来的按照用户达标的顺序兑换调整为每日9点补充库存抢兑。
文章插图
先来看看规则修改前可能有哪些不合理处:
1. 规则漏洞导致的签到活跃度周期内波动较大第一,原有部分任务天天有,导致用户可累计的积分较多。
第二,积分兑换开放时间为月初,且积分3个月为一周期清零(第三个月月底清零最近3个月积分)。
于是第2、3月时,用户可早早兑换完自己所需的话费等权益,之后就没有额外的动力继续做任务了,所以兑换后的日活可能非常差。
2. 签到任务流程繁琐体验差从下架的查询详单任务来说,查询需要接收短信验证码等待时间较长。若用户处于信号较差如地铁中的场景就更会增加完成任务时间,作为每日任务显然不大合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