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正版化的持续推动,受访用户的音乐付费情况也大大改善。报告显示,97%的中国受访者使用经授权的音乐流媒体收听音乐,而使用付费流媒体服务的受访者高达61%,这几乎是2019年的2.5倍。

文章插图
尽管这份针对音乐爱好者的调查,显示的付费率要远高于国内真实水平,但在腾讯音乐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以及网易云音乐最新披露的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相同的可喜趋势——腾讯音乐的付费率已达11.2%,同比增长40%;而即将IPO的网易云音乐付费率达14.9%,同比增长超90%。
但吊诡的是,放眼全球,尽管主要流媒体平台的付费率都在持续走高,但盗版音乐使用率不降反升。报告显示,相比于2年前,利用流媒体平台下载歌曲的方式盗版音乐的比例由23%升至27%,在16岁-24岁的年轻人中,这一比例则高达34%。

文章插图
更显严峻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走向多元化场景一样,新场景下的音乐授权也遭受到了挑战。比如几个月前,“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因音乐侵权被美国国家音乐出版商协会起诉,要求其赔偿至少2亿美元的损失。去年11月,音乐版权代理公司Wixen Music Publishing向短视频平台Triller提起诉讼,要求Triller为音乐侵权作品最低赔偿5040万美元。
微观层面来看,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随着新音乐场景进一步拓宽的不止是音乐消费行为,还有音乐盗版行为。而从宏观来看,一边是流量红利已然见顶的流媒体服务,一边是亟待开发的杂糅式新型音乐场景,整个录制音乐市场的格局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音乐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范式转移目前,各大版权方都表现出了对新兴音乐场景的兴趣,尽可能提前布局。
以华纳音乐为例,去年8月至今,其相继与社交媒体平台Snap、短视频平台TikTok、Youtube旗下短视频平台Shorts达成授权协议,参与了对游戏平台Roblox、Overwolf,游戏金融科技公司Forte以及虚拟演唱会平台Wave的投资。

文章插图
尽管这些投资暂未带来收入增长,但在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华纳音乐CEO斯蒂芬·库珀还是表达了他对细分场景音乐市场的信心:“我个人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的 Peloton,或者没有音乐的TikTok。”
为了更好地激发内容潜力,细分场景中的音乐版权问题也正在被解决。去年,在线音乐识别平台ACRCloud的自动内容识别引擎便为短视频场景的音乐使用提供了解决方案,针对直播场景的“音速达引擎”和实时互动云服务商声网Agora的在线K歌场景方案也于今年落地,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版权的尝试也在进行当中。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几乎所有的行业参与者都在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对于音乐流媒体而言,差异化优势愈发重要,而平台间的竞争呈现出以视频化、社交化的方式进行横纵向扩展的共同趋势。
2019年,Spotify提出“音频,而不仅仅是音乐”的战略,由此兴起的“播客风”已然席卷全球;前不久,产品设计师Chris Messina发现Spotify正在测试短视频功能,现在这句口号可能要改为“视频、音频,而不仅仅是音乐”。在盈利压力下,Spotify终于走上了丰富内容供给,拥抱视频化趋势的道路。

文章插图
反观国内,由于渠道话语权的强势,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在内容市场做了布局,投资唱片公司、自制企划、内容工作室都搞得风生水起。另一边,网易音乐人的社区战略初显成效,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都进行了社交化的尝试探索。之于竖屏MV、短视频内容各家也已上线,音乐直播业务更是早已成熟,成为盈利支柱。
处于版权上游的唱片公司的思路则比较直接,一方面继续在版权领域开疆拓土,一方面尽可能地放大现有IP资源的价值。
今年8月16日,环球音乐集团宣布启动多厂牌战略,Republic、EMI和宝丽金三大厂牌同时入驻中国内地市场,加速新兴内容市场布局;华纳音乐也在亚洲推出说唱厂牌,还首次签约虚拟偶像。今年上半年,索尼音乐在曲库收购方面就花了14亿美元,更是成为了网易云有原来的三大基石投资者之一。
此外,唱片公司们也积极与新兴平台协同合作,寻找更多的音乐价值释放空间。今年,环球音乐就与字节跳动旗下的银河方舟联合推出了词曲创作营,在音乐宣发层面也有深度合作;华纳音乐则通过旗下的嘻哈新闻网站UPROXX、现场音乐会应用程序Songkick、社交内容创作者IMGN和周边开发平台EMP多点触达消费者,为旗下艺人和厂牌打造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