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无数高效打造社群形成归属的方法:偶像化,图腾和超级符号,仪式,殿堂,故事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信仰型「社群」并没有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是指出问题,引导信徒情绪,或是给出解决方案,自行去创造去改变。
在现代商业中,早年的成功学,现在的罗振宇、吴晓波都有信仰型「社群」的味道。
2. 欧洲私人俱乐部——互联型「社群」“一群有着共同利益的人,开始互动以促进这一利益时,社群就出现了”——《游戏改变世界》简·麦戈尼格尔
17世纪的欧洲,贵族不屑于与平民为伍,但又需要更紧密的社交和连接,就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贵族沙龙聚会,渐渐演变为圈层的连接场所,直到成立专属的封闭式私人俱乐部,即贵族会员俱乐部。
那个时代的私人俱乐部,核心是「连接」,连接同类人,连接关系,连接信息,连接商业;后来代表了一种身份,并且享受某些特权,也可以是连接圈层,连接生活,连接地位。
最具代表性的有1693年成立的“白色俱乐部(White’s-Club);1830年“智慧圣殿”牛津剑桥俱乐部Oxford and Cambridge Club;1872年美国“波希米亚俱乐部”(Bohemian Club);创建于1849年东印度俱乐部(East India Club) 。当然,还有号称成立于1717年,传说中世界上最大的神秘会员俱乐部和最伟大的社群——共济会。
梳理一下,欧洲私人俱乐部式的社群打造大致也是三段式结构:
第一,共建社群,共享权力,服务会员。
私人会员俱乐部一般由几个创始人为了更好地连接圈层,共同创立,初始会员一起参与了社群的创建,权力自然共享。
这些俱乐部大都不会对外开放,一般需要已有会员推荐入会还要经过委员会严格的审查,并且每年需要缴纳会费,因此为会员提供专属服务,是这类社群的基本义务。
第二,区隔和连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区隔」对于贵族俱乐部来说很重要,事实上,人类需要区隔,就像我们需要想办法超越区隔一样,没有边界就没有安全感。
首先,以兴趣和利益形成区隔,比如聚集高智商人群的“智慧圣殿”牛津剑桥俱乐部,比如热衷赚钱的东印度俱乐部,比如爱好探险的美国探险者俱乐部。
发展中,大量相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单一独立个体的价值观在群体中得到认同和加强,不断升级中形成了贵族俱乐部的共同价值观——「支持某件事」。
最后,越来越多认同这个理念的人走到一起——找到同类,并以价值观形成区隔,连接更加丰富,凝聚力不断升级。
第三,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支持某件事」,这就要求成员全方位的参与,或为兴趣爱好,或为一起赚钱,或为丰富生活,或为改变世界,在这种与同类一起行动中,他们互相赋能,共同成长,并与时代共进。
对新商业来说,互联型「社群」创建过程非常值得借鉴:共同发起,统一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事业,门槛和特权,互动机制为社交增值,鼓励创造支持创新。
将信仰型「社群」和互联型「社群」对比,会看到很多不同:比如价值观,信仰型社群更加伟大,互联型社群偏于事业;比如为成员赋能,前者从精神上为信徒赋能,后者重在共同成长;比如成员,前者期望所有人加入,后者只吸引相同价值观的人。
然而,当你研究三千年长存的宗教和三百年不散的贵族会员俱乐部的相同点,不难发现在他们长盛不衰的秘密中,有四个核心特征:
为成员赋能,助其生存和成长(身体、情绪、精神、连接、关系、利益等)——安全感!
- 一致清晰的价值观,找到同类——归属感!
- 分享权力,共建社群,共同成长——获得尊重!
-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我!
一个人愿意加入某个社群,或许是某种需要,心理和生理,精神和物质上,或许是社群为他能够赋能,都得到了一份安全感;但是他之所以愿意留下来,是因为这里找到了同类,有了归属感;当他们一起行动做某一件伟大的事情,这里定义了自己,实现了自己,从而真正融入成为一员。
换句话说,构建「社群」是一种很好地实现「马斯洛需求」的方法;甚至可以说,建立「社群」本身就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回到前文商业案例中,从品牌与用户的关系角度,以「归属」作为标准,那些伟大品牌的成长就有迹可循:
- iOS|恒创科技:Linux日本云服务器安全设置的基本步骤
- OPPO|OPPO未来科技大会正式官宣,官方明示将有旗舰新品和创新技术亮相
- gen.g战队|骁龙8Gen1发布,首批搭载品牌已官宣,OPPO旗舰新品明年1季度搭载
- 耳机|获投近亿元,海归博士创业8年打造元宇宙入口,要颠覆现有互联网终端
- 苏宁易购|透视2022年家电市场 头部家电品牌与苏宁易购敲定提升策略
- 小米科技|耳机什么品牌的音质好,国产的有线耳机HIK S1听感评测
- 原创|别花冤枉钱,我教你怎么样给电脑装系统,安装版与Ghost都不难!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股票为什么一直创新低?
- 任正非|联想创始人评论任正非:他很了不起,但我不同意他的全部做法!
- 联想|联想真正的创始人是倪光南,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