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

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

文章图片

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

文章图片

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

文章图片

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

文章图片

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
“上汽大众正在转变的最关键时期 , 这是一个特殊阶段和过渡期 , 就像打仗一样 , 战略战地必须拿下 , 只要‘塔山’ , 不要伤亡!”这是去年成都车展期间 , 上汽大众傅强在媒体群访中说到的金句 。
过去几年汽车行业的极限内卷 , 本质上是一场商业大洗牌 , 短时间让出一部分利润 , 即便付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 , 也把竞争对手拖垮 , 实现胜者为王 。 招数和过往的家电、手机洗牌战如出一辙 。
对于此 , 上汽大众的应对策略就是见招拆招 , 以空间换时间 。 一方面油车让利保住市场份额 , 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的进攻速度 。 而在这防守和进攻之间 , 就是傅强所说的过渡期 。 如果能撑住过渡期 , 就能化危为机 。 而从上汽大众交出的2024阶段性答卷来看 , 其承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守住了“塔山” 。

去年上汽大众累计销售120万辆 , 其中大众品牌超114万辆 , 再度斩获合资单一品牌销冠 , 而在新能源领域 , ID.3领衔推动大众品牌新能源销量超13万辆 , 同比增长23.8% , 持续领跑合资纯电阵营 。 接下来 , 我们不妨展开分析一番 , 透过数字 , 或许更能看懂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
及时补强 , 稳住油车基本盘
2024年上半场 , 油车走出了一波“恐慌”行情 , 如网通社汽车研究院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制作的这张走势图来看 , 油车从1月份的70.2%市场份额快速跌到6月份的53% , 当时舆论几乎都在唱衰油车 。

不过 , 下半场油车止住了下跌的势头 , 市场份额维持在48.8%左右 , 虽然比新能源车低大概三个百分点 , 但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 。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在于 , 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复杂 , 各种使用条件和场景受限 , 使得短时间内燃油车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另一方面 , 油车降价的同时快速提升产品力 , 最明显的点就是之前被诟病的智能化大有改观 。
油车市占率达8%的上汽大众大众品牌 , 便是典型案例 。 先是明星产品途观L Pro、帕萨特Pro完成智能化迭代升级 , 其中途观家族12月销量突破2.6万辆 , 担当合资SUV市场销冠 , 帕萨特家族则全年交出超25万辆的年终答卷 , 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独占鳌头 。

就不少途观L Pro、帕萨特Pro车主在论坛上发表的真实用车感受来看 , 15英寸智能2K悬浮大屏、11.6英寸副驾驶娱乐屏、10.3英寸全数字液晶仪表 , 加上HUD抬显和智能旋钮屏幕以及手机互联 , 带来了不输给新能源车的数字化交互体验 。 尤其是IQ.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IQ.Light高分辨率智慧投影大灯等科技加持 , 实际使用感受不输给头部自主和新势力 。

再来看途岳新锐的打破传统 , 即其开启前所未有的7.99万起“一口价”模式 , 可谓实实在在让利用户 , 这个buff直接助力途岳家族12月销量破1.8万辆 。 同样还有“国民家轿”常青树之称的朗逸家族 , 其全年销量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 12月单月销量突破3.9万台 , 强势领跑A级燃油三厢车市场 。

简单总结 , 拉长用车周期后消费者发现新能源的出行成本并不低 , 而如同上汽大众出品的这些油车 , 在入手门槛降低的同时又补强了智能体验等短板 , 比较一番后不少精明的消费者做出了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
顺势进阶 , 新能源杀出一条血路
与2024上半场油车行情走低相对应的 , 是新能源一路狂飙 , 其增长率如同股市一根大阳线 , 车企纷纷狂奔进场 。 看到前期布局者赚得盆满钵满后 , 大家都不愿错过这波牛市 。
于是乎越来越多新能源车像下饺子一样推向市场 , 并且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 遮住它们的logo , 几乎傻傻分不清楚 。 这背后凸显了车企的焦虑 , 早到吃肉晚到喝粥 。

但8月份之后 , 局势突然变化 , 市场出现了横盘状况 , 整个新能源大盘基本没有增量 , 而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车排队上市 , 叠加国内的消费大环境 , 可想而知竞争有多激烈 。
不夸张的讲 , 此刻的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惨烈程度 , 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 对于想要在如此市场环境下实现销量稳步增长的新能源车型来讲 , 必须具备真本事 。
就拿ID.3所处的11-15万元价格区间纯电车型来说 , 细细数来 , 这两年的竞品包括但不限于极氪X、纯电MINI、海豹06GT、小鹏MONA M03、领克Z20、埃安RT等等 , 而这些车型在传播上都或多或少对标ID.3 , 但事实却是ID.3始终坚挺 , 累计销量已超20万辆 。

持续迭代更新 , 支撑了ID.3向主流新能源市场发起新一轮攻势 。 具体为ID.3聪明款车型不仅上新了尺寸达12.9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 , 显示面积较之前版本增大了近一倍 , 同时搭载了大众品牌最新的 ID.S 5.0 车载系统 , 再加上引入的科大讯飞顶尖的语音交互系统 , 带来了流畅、丝滑般的使用体验 。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 , ID.3聪明款配备了先进的高阶全旅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一些尝鲜车主已经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使用体验 , 比如其开启很方便快捷 , 能自主跟车启停、能过复杂路口自主识别车道、能在以40-50km/h过弯不减速保持车道 , 甚至还能应对一些比较温和的“加塞” 。
ID.3的另一大优势 , 是保持了燃油车的操控体验 , 在高速行驶时底盘很稳很扎实 , 并且空间出色 , 内部做工用料也都是一线大厂水准 , 此番智能体验补强 , 无疑让综合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 。
稳字当头 , 为大反攻囤积“粮草”
据悉 , 上汽大众未来将围绕纯电、增程和插混等全技术路线发力 , 2026年起这些新车将密集投放市场 。 也就是说 , 2025年上汽大众肩上的压力依然不小 , 其要继续顶住压力和挑战 , 为明年的大反攻巩固销量基础 。
从近期释放的上汽大众大众品牌2025年重点工作来看 , 依然凸显了“长期主义“的信号 , 并重点提升服务质量 , 把产品做好 , 把用户服务做好 。
随着技术的进步 , 主机厂直接面对用户的接触点、接触面越来越多 , 对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上汽大众将重点关注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数字一体化的建立 , 在营销服务团队上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
产品方面 , 途昂Pro将焕新上市 , 有望延续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的表现 , 谱写Pro家族三部曲 。 目前途昂Pro已经在工信部申报了相关信息 , 诸如有数字大灯气息的前后灯组风格 , 加入了黑色的装饰 , 配上隐藏式门把手 , 使得新车风格偏向新能源年轻化 。

另外途昂Pro的车身长度达到了5158mm , 使得纵向空间更加阔绰 , 当然更重要的是智能化迭代升级 , 相信届时整体体验会媲美上述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车主的使用感受 。
其次是轿车领域的两款新品 , 分别是朗逸NF和凌渡L PA 。 据悉 , 朗逸NF将会是现款朗逸的换代车型 , 届时现款朗逸很可能会变成朗逸新锐 , 跟全新朗逸同堂销售 , 继续走“双子星”组合的路线 , 保不齐到时候上汽大众再来个限时一口价 , 像途岳新锐那样 。
凌渡L PA的话是凌渡L的改款车型 , 新车在前脸和车尾等位置都进行了升级 , 尾灯内部光源的显示效果将会更出色 , 而且尾部的排气管也更加霸气 , 再加上座舱换上了家族最新的设计——悬浮式大尺寸中控屏 , 还改用怀挡 , 整体更显年轻、运动 。 除此之外 , 上汽大众还将会给ID.3、Polo Plus等车型进行更新 , 其中ID.3保持一年两次的更新频率 。
【谁还敢嘲笑合资车?上汽大众拿销量打脸喷子,姜还是老的辣】【结语】山雨欲来风满楼!看似现在是农历蛇年到来前的“休战期” , 实则平静的湖面下早已暗流涌动 , 不少车企已经率先打响新一轮价格战 , 这使得2025年的难度系数超出想象 。 对于上汽大众来讲 , 2025年的战略目标清晰 , 那就是在2024年基础上继续顶住压力和挑战 , 重点提升服务质量 , 为2026年一大堆插混、增程以及纯电等新品上市备足“粮草” 。 由此来看 , 不妨拉长时间周期 , 届时再回过头看上汽大众这两年的操作 , 或许会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