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关闭顺风车:明智的感性选择,糟糕的商业决策( 九 )
1、实现了从车辆到座位的精算。
传统的网约车为什么逃不开指责,因为在同等时间内驱动了更多的车辆上路,正常情况下,这些需求又有70%是原本可以合并的。
顺风车区别快车和专车就在于将资源配置从车辆精简到了座位,在同一个资源内合并更多需求,创造更多订单,节约了成本,适配了共享经济的原始理念,何乐而不为。
滴滴原来做小巴也是着眼于此,但它的地点算法仍是基于固定站点的,所以效率很难有质的提升,加上合乘体验不佳,商业属性太强,也不具备社交基因。
2、与智慧交通理念的自我捆绑。
滴滴的战略一直在向两个空间延伸,首先是通过洪流联盟,上游汽车厂商中寻找支点,其次是推动与各级政府的合作,以便在无人驾驶等技术爆发前抢占先机。
- 滴滴司机出车前须先“考试”
- 滴滴停止夜间服务后:有黑车司机表示“收入翻倍”
- “滴滴式”家装服务:共享工人服务专业性参差不齐
- 从滴滴消失后的态势看,它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 听其他专车平台司机怎么说
-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有出租司机一晚多赚200元
- 必须对网约车顺风车驾驶员进行背景核查
-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
- “一键报警”形同虚设 滴滴回应:功能尚在完善
- 多部门联合检查组进驻七家网约车顺风车平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