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关闭顺风车:明智的感性选择,糟糕的商业决策( 十 )
在滴滴看来,理想的交通状态无非是软硬两套体系的结合。
软的方面,是交通系统应该有一个预判需求的大脑,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有需求爆发,知道大部分车辆的行进方向和速度,知道红绿灯应该如何配时等等。
硬的方面,滴滴认为无人驾驶和新能源车的消费变现只有两种方式,要么注入共享出行体系,要么卖给终端消费者,滴滴坚信前者是合理的进化路径。
那么现阶段,什么业务可以不受指责、相对环保又比较聪明的承载上述两个判断,当然只有顺风车,所以你也就理解,为什么滴滴关闭顺风车是一个糟糕的商业决策了。
未来的滴滴面临着可怕的选择:
如果听从商业本能的召唤,时过境迁之后寻找借口重开顺风车,那么郑州空姐、温州女孩之类事件的重演只是时间问题。
- 滴滴司机出车前须先“考试”
- 滴滴停止夜间服务后:有黑车司机表示“收入翻倍”
- “滴滴式”家装服务:共享工人服务专业性参差不齐
- 从滴滴消失后的态势看,它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 听其他专车平台司机怎么说
-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有出租司机一晚多赚200元
- 必须对网约车顺风车驾驶员进行背景核查
-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
- “一键报警”形同虚设 滴滴回应:功能尚在完善
- 多部门联合检查组进驻七家网约车顺风车平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