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现状:七大利率如何传导?——利率市场化专题(上)( 八 )
1.2
早期管制的缘由——金融约束支持发展
中国利率早期处于高度管制的状态。改革开放前利率完全由中央计划确定,这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而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继续保持管控,放松
主要限于货币市场,且极为谨慎,对市场化行为有保有压,而存贷款利率这一终端利率更是一直受到高度限制。早期这种高度管控主要是为了通过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体系发挥出类似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指出,政府通过对利率进行管制,能够帮助银行防范道德风险、创造经济租金,从而提升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为了获得这一“特许权价值”,银行愿意接受政府的信贷政策,从而支持政府主导的开发投资;而降低了的道德风险也能够刺激银行更多地发放贷款,从而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相比于一开始就放开利率市场化,这二者都更加有利于金融发展水平较差的国家迅速提升自身的金融深化水平。
- 今年960万人将死于癌症 这些习惯让越多中国人患癌
- 网络安全护航中国梦行稳致远
- 马丁·雅克:中国有效地激励了其他新兴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
- 尼基·亚迪: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发挥了非凡的领导作用
- 傅晓岚:中国需要非常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吉姆·奥尼尔:中国是“金砖四国”的核心
- 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
- 中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举办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密码
- 为担当者担当 让实干者实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