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头部直播带货的原罪——拿了地板价还要做超级渠道( 四 )


好了,投机者开发的“播货”,做为消费者你是否愿意购买,当然不愿意,所以在遇到超新品牌上线直播平台时,你就要擦亮双眼,好好看看这个产品的过去和现在,上市时间有没有1年?其它平台有没有真正的销售数据?超级低价是否只在直播平台上出现?如果这些疑问都被验证,好了,你可以洗洗睡了,这个产品和你无缘,当然也不希望有缘,再见,再也不见。
六、直播带货未来往哪里走网上数据调查显示,仅2020上半年,电商直播超过1000万场,活跃带货主播超40万人,观看人次超500亿,全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610亿元。直播带货的雪球越滚越大,流量旋涡卷入了更多的主播、更多的厂商、更多的从业者。
鉴于此,一面是直播带货强渠道属性越来越强,一面是平台寄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直播带货主要分布在淘系、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和娱乐社交平台,他们在平台眼里是一种聚流销售手段,而在主播和机构自己的眼里则是平台和渠道,分歧就此产生,矛盾激化也就是早晚的事。大主播自立平台不是没有可能,小主播继续为传统平台做销售支撑,靠平台输血为生的故事也会不断上演。类似的案例就是唯品会和淘系的分歧就是证明,从依存淘系做尾货,到后来流量之争越甚,逼迫独立平台运营。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哪里有流量,哪里有成交,哪里转化客单价最低,哪里就是要追逐的风口,直播带货目前有这个标签,我自然认你,追随你。虽然有因薇娅被查备货300万无处出手的倒霉商家,也有在此风波中大受伤害的从业机构,但直播带货发展的势头未减。
因直播带货寄生其它行业平台的特质,还有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机构体量均小的现状,决定了这个行业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内卷和简单的行政约束就可让其让热度大减。比如,不可以用全网最低价做营销主诉求,不可以要求商家提供低于其它渠道的销售价格,抛弃价格竞争优势,直播带货的热度可能迅速退去,回归原本的促销本质。
无论是主播个人IP的持续加强,还是商家的继续跟进,实际上决定直播带货的未来还是在消费端,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真正大发展关键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
能够在消费端持续被采购的渠道,都要具备便利、效率、服务等特质。按这个标准,我们审视一下直播带货,好像除了服务外,在便利上不占优势,在效率上处于弱势。
现在看直播带货,跟风大于需求,花上1个小时看一档类似“电视购物”的说辞,不知道你能从中学到什么?除了喜欢主播,喜欢她的推荐,除了买买买,还有什么,没了。风过了,看腻了,直播带货的电视购物本质也就做实了,试想一下2年后,看2个小时的直播,却没有明确的购买动机,这种可能性还有多大?答案只有一种可能,实在无聊,看看主播打发下时间刚刚好。
持续发展,持续关注,不是效率优先,就是体验至上。好了,你看直播带货,放在2年后,是效率优先呢,还是体验至上呢。一个都不是,看1小时直播,买一件产品,太费时间,不如导购评价来得快。体验,那就更说不上好,估计那时都是厂家导购利用VR技术和你交流,元宇宙概念在销售中已经落地实施。这样看来,怎么也找不到直播带货一直会火的理由啊。
未来正来,直播这种形式必将成为电商的标配工具,既有头部直播导流平台的出现,也有自家阵地的不间断服务,这就好比,你入驻一个购物中心,在你的空间里,还是需要自己经营好店面,导购、产品、服务一样不能少。直播带货的大船要坐,自己家的小船也需正常运转。
七、以价格为终极杀手的平台都是伪命题头部直播带货,把价格作为终极利器一定是一盘死棋,扔掉全网最低价支撑,才是直播要走的路,真正健康的路。
回顾2021年,社团生鲜大战,以价格为杀手锏的平台现在又存在几个呢,基本荡然无存,留下来的都是拜托母公司强大的渠道资源。价格在短期内是能拉动销量,但长期绝对需要有赋能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要不你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
直播带货,强渠道属性已经非常明显,加上一个全网最低价,一个明晃晃的强盗思维昭然若见,长远看不仅厂家不答应,其它渠道商也不答应,寄生的平台更不答应,吃了一时甜头的消费者,最终也不会答应,因为我们不是垃圾场,不是收容院,不是播货消化仓,我们要的是正品好货。
本文由 @张大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