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虎嗅|阿里腾讯走到了命运转折点?( 三 )



按关键词阅读:



这种派系力量有多强大呢?《新财富》在相关文章中总结道:

“通过近年5000亿-6000亿元规模的投资并购,腾讯与阿里巴巴分别构筑了10万亿市值的生态圈,5年间膨胀了10倍。

相比之下,上海市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8万亿元;深圳300余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1万亿元;A股总市值10万亿美元。

腾讯与阿里的资本能量,甚至能与一座一线城市比肩。”

鉴于此,阿里腾讯持续通过并购细分领域潜在威胁的对手,一再提高相关市场集中度——表面看,互联网产业不乏蓝海,一旦进入深水区才明白早已红海一片:阿里腾讯要做互联网金融、搞物流网络、要构建生态系统,互联网金融、物流公司、中小企业就节衣缩食艰难求生。

即便如此,阿里和腾讯不断修建护城河的同时,也在相互觊觎彼此的基本盘。

腾讯方面,微信广告投放端悄然接入有赞小程序就曾被市场解读成“迂回地蚕食电商市场,最终走向阿里的战场”。

毕竟,在此之前微信已成为淘系在内各大品牌卖家高度依赖的获客渠道——阿里官方在2020年8月发布的“关于淘宝的8个冷知识”微博中提到,“淘宝每天生成一亿个淘口令”, 并配以微信界面截图称“‘来个链接’已经成为闺蜜群里的社交方式”。

虎嗅|阿里腾讯走到了命运转折点?
文章插图


阿里方面,马云力推来往、支付宝圈子也被外界解读为“阿里社交之心不死”,而错过社交电商风口的阿里,代价就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拼多多长成庞然大物——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买家为8.28亿,环比增加1700万。相比之下,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为8.499亿,环比增加2600万,均高于阿里。

对此,西南证券的研报如此形容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

“阿里平台型企业的性质决定其本身不产生流量,成功的核心在于赋能 B 端商家,C 端用户更多地起到转动飞轮的作用;腾讯是 C 端流量性格,立足于 2C 消费级互联网的核心赛道——人与人的 SNS 网络,具有吸引并锁定流量的天然优势。

所以,腾讯收的是过路费,是基于免费产品的巨大流量不断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而阿里收的是税,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平台、支付、物流、内部管理、云等服务并掌握定价权。”

张一鸣的出现无疑打破了阿里、腾讯博弈的平衡——字节跳动一头撞进阿里、腾讯的狩猎禁地,在“快速拓展业务、快速投入资源试错、快速调整”的策略下攻城略地,其将触手伸到了医疗、教育、企业服务、社交、消费、房地产等各个领域,即便遭遇其他巨头重火力阻击,依旧无意间改写了资讯、短视频版图,催生出一个全民型娱乐平台。

甚至,字节跳动高歌猛进这几年,人们总是乐此不疲的讨论下一个它将要深入谁的腹地。最终,其在AT(阿里腾讯)丛林构筑了一套自己的娱乐流量体系,其拳头产品抖音的机遇在于通过产品创新带动UGC创作最终形成以UGC为核心的开放型短视频社区,而在拥有巨额流量的基础上能逐渐将其中所产生的关系链利用社交、搜索加以沉淀。

反观腾讯,从微视、企鹅看看、闪咖、QIM、DOV、MOKA魔咔到猫饼、MO声、腾讯云小视频、下饭再到速看、时光、Yoo、酱油、音兔、哈皮、响风,腾讯先后推出了十余款短视频产品,最终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产品或半途夭折或无疾而终,皆难逃“出道即巅峰”的宿命。

如果非要“矮子里挑高个”也就微视和视频号两款产品能拿上台面。

先说微视,二度重启本是腾讯对于抖音崛起的防御动作,甚至连马化腾都亲自上阵摇旗呐喊。奈何微视的创立、关闭、二次返场皆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即便腾讯把用户关系链导流给微视也喂不起来,最终微视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再说被张小龙“偏爱”的视频号,发展至今存在感依旧不强,更像一个寄生在微信生态的视频内容渠道,外界吐槽“数据不好”、“留不住粉丝”、“留不住流量”的言论不绝于耳,更别说其与抖音、快手的差距。

所以,回顾腾讯的产品线,不管电商、搜索还是短视频,这些真正与用户之外实物相关联的产品全都铩羽而归,恰恰说明其对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运营能力的欠缺以及创新能力的局限和突破性的丧失。

可即便如此,当整个互联网高增长模式几近终结,字节系、阿里系依旧汇合在微信城门之下,一起“望梅止渴”。


稿源:(虎嗅APP)

【傻大方】网址:/c/1201b0Y02021.html

标题:虎嗅|阿里腾讯走到了命运转折点?( 三 )


上一篇:零售量|阿里南亚电商伙伴Daraz:未来5年零售量将继续每年翻番

下一篇:小米科技|小米12公布后,小米11和小米10S均降至新低,你还会入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