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5G 5g通信 GPU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顺丰同城上市在即繁忙的双11才过去没多久 , 快递行业便迎来了一颗重磅炸弹 。
11月15日 , 顺丰同城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即将成为港股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企业 。
如果顺丰同城此次上市成功 , 那么顺丰老板王卫将收获继顺丰速运、顺丰房托、嘉里物流后第四家上市公司 , “三驾马车”变为“四驾马车” , 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大 。
说到同城 ,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 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 一种是以货拉拉、快狗打车为首的同城货运企业 , 另一种是以达达、美团为首的即时配送企业 。
毫无疑问 , 顺丰同城属于后者 。
回顾顺丰同城的发展历程 , 我们不难发现它是一路稳扎稳打 , 步步为营:
2016年 , 顺丰同城事业部成立 , 正式入局同城即时配送领域;
2017年 , 上线了顺丰专送 , 扩大配送物品的服务范围;
2018年 , 推出C端业务;
2019年 , 正式公司化独立运营 , 正式发布“顺丰同城急送”品牌;
2020年 , 发起“百城计划” , 业务覆盖500座城市 。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 顺丰同城一路顺风顺水 。
从数据上看 , 顺丰同城的表现也令人惊艳 。 招股书显示 , 2018至2020年 , 顺丰同城的总订单量分别为0.798亿、2.111亿和7.61亿笔 , 复合增长率高达208.7% 。
同期 , 顺丰同城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1亿元、48.4亿元 , 增长率同样远远高于同行 。 截至今年前5月 , 收入已达30.45亿元 , 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14.29亿元 。
虽然近年来顺丰同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但幅度正在逐渐收窄 , 毛利率从2018年的-23.3%提高到今年5月的-0.9% 。 照这个趋势发展 , 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盈利 。
纵观国内同城即时配送战场 , 可谓强敌环伺 , 巨头林立 。 顺丰不是最早入局的 , 也不是最有实力的 , 但却是表现最为亮眼的 , 毕竟独立三年便冲刺上市的只此一家 。
而撑起这个IPO的 , 是它背后一套独特的打法 。
顺丰同城做对了什么?顺丰同城的打法 , 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讲 。
在战略层面 , 顺丰同城的打法是“第三方”和“场景化” 。
什么是第三方呢?简单来说就是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 , 具体可分为三点 。
首先 , 是将服务定义权交给客户 。 顺丰同城可以为客户进行定制化 , 客户想要什么样的时效、接起率 , 骑手穿什么样的工服 , 用什么样的餐箱 , 都可以定制 。
其次 , 让定价回归服务
最后 , 则是不与客户产生业务上的冲突 。 美团饿了么虽然也是即时配送 , 但他们难免和商户产生利益关系 , 或者叫“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 而选择顺丰同城则没有这个顾虑 。
专注于服务 , 是顺丰同城品牌战略的底层逻辑 。
至于场景化就更好理解了 。 客户不同、货品不同 , 场景也就不同 , 针对不同的配送场景选择不同的配送方案 , 方能使用户得到最后的体验 。
比如顺丰同城将行业分为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 , 其中近场电商以鞋服箱包、美妆、数码3C等电商渗透率较高的品类为主 , 顺丰同城可结合商家的门店或前置仓 , 实现同城平均1小时送达 , 还能提供包括定制包装、逆向物流、保价、专人直送在内的各种定制化服务 。
可以说 , “场景化”是“第三方”战略的延伸 。
在战术层面 , 顺丰同城的落脚点是人 , 具体来说就是重视骑手的作用 。
在快递业务中 , 骑手是直接和消费者接触的工作人员 , 他们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决定了公司的形象 ,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品牌的价值 。 所以只有善待骑手的快递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
那么 , 顺丰同城是如何对待骑手的呢?
首先 , 是合理的晋升制度 。 顺丰曾推出“星光大道”晋升计划 , 从管理发展、专业发展角度、自媒体发展以及讲师角度 , 为骑士搭建了四个明确的、多维度的上升通道 。 有了发展空间 , 骑手才能有长久工作的安定感 , 才能认真对待 , 而不是当成一份临时的工作敷衍了事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c/111cAX52021.html
标题:GPU|顺丰的第四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