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车币|汽车之家论坛VS易车社区激励模式的底层逻辑( 三 )



按关键词阅读:

  • 易车商城(可以用赚得的车币去兑换易车周边,车币不足也可以用钱买)。
  • 车币|汽车之家论坛VS易车社区激励模式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用户等级是为普通用户提供的激励措施,任务达成门槛低,分为日常任务、推荐任务、精选任务、挑战任务。等级制度和车币系统(商品特权)建立联系。
    弊端:用户完成任务没有交互提醒获得经验,只有从等级页面查看,但是等级入口设计的比较小且不明显,这也会导致用户意识不到经验的存在。虽然任务也是围绕用户使用APP的行为去设计的,但是用户每次完成任务会感觉到经验值的获取较少,和易车设置的总经验值有关(每次获取经验:所需经验;如果整体扩大这个经验值,就不会让用户产生经验值获取较少的错觉)。
    车币|汽车之家论坛VS易车社区激励模式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成就系统:
    • 任务(有签到、阅读文章、观看视频);
    • 历程(注册周年、累计登录);
    • 身份(创造方面);
    • 趣味(车币量);
    • 活动。
    和汽车之家的成就系统差不多,也是需要用户日积月累的在APP中活跃才能达到这些成就。
    车币|汽车之家论坛VS易车社区激励模式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2)易车战略导向
    易车战略是打造高质量的内容生态。
    • 易车激励层把用户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创作者(车币),一类是普通用户(等级为主)
    • 车币获取门槛高,激励创作者产出高质量内容
    • 等级同时适用创作者和普通用户,这里不同等级只能兑换同级及以下的商品;车币+现金的兑换方式更灵活,让易车商城的效用更高。
    • 成就系统,用户只有长期积累才能享有每一阶段的尊贵的身份。
    • 易车通过内容特征体系化、标签体系、内容质量特征建设、数据分析等手段,给用户推荐内容信息、资讯、广告。
    五、小结易车社区的优点:架构层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商城兑换灵活,用户容易获得周边。
    分析以下易车DAU上不去的原因有很多:
    • 易车目前的等级激励没有有效作用到普通用户身上,等级的存在感低,存在设计和交互缺陷;
    • 生态两端不对等,没有很好的机制去平衡创作者和普通用户;
    • 车币系统门槛高,在UGC的产出方面,如果普通创作者得不到适当的激励,易车的运营压力会很大,需要更多的PGC/OGC去维持社区的内容稳定;
    • 社区不像社群,无法建立群聊,导致用户粘性低(更像是百度贴吧);
    • 内容生态沉淀期较短。
    汽车之家的激励层是对用户的所有行为做激励,而不是单一的靠内容产出。因为内容生态既需要有创作者也需要有观众,因此汽车之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生态,既有作者持续输入内容,又有观众参与互动。对比易车,单靠内容产出是不足以构建整个生态的·。汽车之家把等级体系融入成就系统里面,显得更明智,用户不用在复杂的系统里搜寻任务。
    笔者认为,汽车之家的激励任务和内容信息的关联度还有待提高。
    车币|汽车之家论坛VS易车社区激励模式的底层逻辑】比如:选车必看里有个任务叫做阅读图文贴,点击对应任务,进去以后发现推送的文章内容是企业想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而不是用户情愿看的内容。用户在选车的场景下,一般都有自己的心理预期,比如价位最高多少、空间要多大等。
    如果在用户做选车必看任务之前,对用户做个选车小调查/根据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给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内容,这样才能给他们提供真正的价值。
    无论汽车之家的论坛也好,还是易车的社区也好,都有很多共性,一样的模式/玩法,不一样的策略。对细节的把控上都有待提高。也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而产品需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在这个互相抄袭的互联网存量时代,做创新的产品很难。即使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公司也需要根据自身战略去做产品规划。同时满足公司价值和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笔者不是汽车行业的产品经理,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出于兴趣,欢迎各行业产品经理在留言区指正、讨论、互相学习。
    本文由干货产品经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稿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0c52H22021.html

    标题:车币|汽车之家论坛VS易车社区激励模式的底层逻辑( 三 )


    上一篇:富士x|SLR Magic 正式发布CINE 21mm T/1.6 富士X和索尼FE卡口

    下一篇:iphone|被迫挤牙膏?明年的苹果A16芯片或采用台积电N4P制程,仍是5nm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