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火炮技术停滞两百多年,谁在八里桥的挽歌中凄然退场?
作者:金满楼
明清鼎革之际,满洲八旗的骁勇善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八旗劲旅最开始只是擅长骑射,虽然在初期兵锋犀利、势如破竹,但毕竟野战为长,攻坚为短,只能在旷野打打围歼战。
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八旗在进军辽东后,攻城就得啃硬骨头了。在明军的坚城利炮面前,对火炮缺乏认识、对攻城也没有经验的八旗同样损失惨重,如宁远大战中,就连一生从无败绩的努尔哈赤也被炮火击伤,并在不久后死去。
吃此大亏后,皇太极时期开始大力加强清军的火炮能力。当时,清军先是利用从遵永等地掠来的工匠制造红夷大炮,其炮重约1800至3000公斤,弹重约4-8公斤(相当于12-24磅炮)。在大凌河之战中,清军就携带了这样的8门红夷重炮和80门大将军炮(明制短管滑膛炮,重千斤,接近8磅炮),其炮火能力已不容小觑。
文章插图
在发展清军火炮能力的过程中,汉人也是额附的佟养性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就是由他率领归降的明军士兵负责铸造大炮。1630年,明军借助炮火一举收复永平、滦州四城,皇太极大为震怒,命佟养性加紧铸炮。次年,佟养性制炮成功,皇太极极为兴奋,他亲自将红衣大炮命名为“天佑神威大将军”,并在炮身上刻下了铸造者的名字:督造总兵官额附佟养性、监造游击官丁启明、备御祝世荫、铸匠王天相、窦守位、铁匠刘计平。从此,八旗也有了自己的大炮了。
1633年,明军中火炮能力最强的孔有德、耿仲明部投降皇太极,同时也将大量炮手、炮匠和大炮带了过来,清军火炮作战能力更是如虎添翼。除了耿精忠、尚可喜外,孔友德还有后来的吴三桂等,其大量的汉军部队都非常熟悉火炮枪支的使用,他们在八旗在中原攻城略池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当时的火器火炮都是作坊时代的产品,其成本昂贵而效率不高,用于攻城尚可,真在野战中,也难以对八旗骑兵形成压制性威胁。因此,八旗军在取代明朝的征战过程中,实际是将骑射和火炮综合应用,所谓野战则骑射、攻城则火炮的结果。
文章插图
清代明后,火器制造技术在原来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康熙年间,康熙在宫中设造办处,景山和铁匠营设立炮厂,所制枪炮专供皇室和满洲八旗之用。此外,还专门设立了装备鸟枪、火炮的火器营。
之后,为平定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制造适应南方地形特点和便于战场上机动使用的轻便火炮。南怀仁“依洋式铸造新炮”,并进呈《神威图说》一书,介绍了西方的制炮理论和方法。
- 西汉时期出现千年奇书,记载天文学技术,让西方国家自叹不如
-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还要签字画押?专家:我们低估古人了
- 民国的才女长相如何,通过先进的AI技术恢复了她的容貌,果然漂亮
- 榫卯|韩国都将榫卯技术申遗成功了,你还不了解中国榫卯的历史吗?
- 无力回天:崇祯皇帝竭力仿制西洋火炮,却依然无法挽回关外的败局
- 抗战中火炮对我军有多重要?司令员:三发迫击炮就打掉敌人火力点
- 秦始皇真容长啥样?考古学家用AI技术复原,网友:看久会感到不适
- 秦始皇铜车马惊艳各界,打开车上那把伞,才知当年的技术有多先进
- 酒桌上的劝酒、挡酒技术,让我们跟着胤禛一起学习和揣摩。
- 试管婴儿技术|娄底第三代试管医生:高龄女性做第三代试管婴儿助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