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战场|此人被崇祯称为明朝的“诸葛亮”,他不死,明朝难以灭亡!

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朝末年的大将,并且在辽东战场上全力抵抗后金,从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或者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其中,就孙承宗来说,崇祯皇帝曾评价他是“汉则孔明,唐则裴度”,也即孙承宗可以和蜀汉丞相诸葛亮相提并论了。换而言之,在崇祯心目中,孙承宗就是明朝的诸葛亮。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同诸葛亮不死,蜀汉不会灭亡一样。只要孙承宗不死,并受到重用的话,显然可以帮助明朝抵挡后金(清朝)。但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在孙承宗死后的第六年,明朝正式灭亡,而清朝也在不久之后入主中原。

辽东战场|此人被崇祯称为明朝的“诸葛亮”,他不死,明朝难以灭亡!
文章插图

【 辽东战场|此人被崇祯称为明朝的“诸葛亮”,他不死,明朝难以灭亡!】首先,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承宗可以说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了。因此,这也是孙承宗可以获得明熹宗朱由校重用的原因之一。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官升少詹事。
同年,后金进攻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由此,在萨尔浒之战后,后金不断攻城略地,让明朝在辽东战场损失惨重。如同诸葛亮曾经说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样,有着明朝诸葛亮之称的孙承宗,也在明朝士气丧失的背景下出征辽东战场。

辽东战场|此人被崇祯称为明朝的“诸葛亮”,他不死,明朝难以灭亡!
文章插图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在明朝时期,督师是比总督更要大的官职,也即作为蓟辽督师的孙承宗,无疑全权负责了该地区的大小事务。在此基础上,孙承宗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和袁崇焕等人一起修筑关宁锦防线。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
除了修建城池之外,孙承宗还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等,这是明朝后期抵抗后金大军的重要力量。并且,孙承宗还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由此,在笔者看来,孙承宗无疑明朝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足够明朝在辽东战场挥霍了。

辽东战场|此人被崇祯称为明朝的“诸葛亮”,他不死,明朝难以灭亡!
文章插图

当然,这些财富中,最核心的还是关宁锦防线,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朝)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众所周知,后金的八旗士兵,拥有比较精锐的士兵,所以,明朝大军一旦离开城池作为依靠,往往不是后金八旗士兵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