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号将军|三国时的五位“荡寇将军”:除了关羽,另外四人分别是谁?

杂号将军,又称列将军。中国古代历史上武职官衔的一种统称,始于西汉时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朝以后逐渐衰微。自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为重号将军,就重号将军来说,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但是,其位置毕竟是固定的,而且数量上也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多的武将授予官职,西汉时期开始设立杂号将军,也即杂号将军的官职和地位都不是固定的,且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荡寇将军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并且,在魏蜀吴三国中,能够担任荡寇将军之人,往往最后都成为了名将。

杂号将军|三国时的五位“荡寇将军”:除了关羽,另外四人分别是谁?
文章插图
荡寇将军——关羽
首先,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紧接着,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后来,刘备又向南攻取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在此基础上,关羽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担任荡寇将军期间,关羽重修了江陵城。到了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由此,在荡寇将军的基础上,关羽又晋升为前将军,并且还被刘备授予了假节钺的权力。在蜀汉将领中,关羽镇守荆州,在地位上可谓无人可以相提并论。

杂号将军|三国时的五位“荡寇将军”:除了关羽,另外四人分别是谁?
文章插图
荡寇将军——张嶷
【 杂号将军|三国时的五位“荡寇将军”:除了关羽,另外四人分别是谁?】张嶷(?-254年),字伯岐,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充)人。因为得到刘备的赏识,张嶷在蜀汉受到重用。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张嶷被任命为牙门将,随马忠多次平定南中地区叛乱,因功封为越巂太守。除了镇守一方之外,张嶷还跟随姜维北伐中原,至荡寇将军,封关内侯。延熙十七年(254年),张嶷带病与曹魏将领徐质交战,杀敌过倍,但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在此背景下,张嶷战死沙场后,越巂郡民无不流涕,并为其立庙,四时祭祀。因此,在蜀汉后期,张嶷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武将。

杂号将军|三国时的五位“荡寇将军”:除了关羽,另外四人分别是谁?
文章插图
荡寇将军——程普
在东吴将领中,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因此,论资历,连周瑜都无法和三朝元老的程普相提并论。对于程普这位猛将,先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又在孙策平定江东时,将孙策救出重围。等到孙策去世后,程普和张昭等人拥立孙权。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去世,程普代领南郡太守。孙权和刘备进行湘水划界后,程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不久逝世。对此,在笔者看来,程普因为去世的时间较早,所以止步于荡寇将军一职。换而言之,等到孙权称帝后,如果程普依然在世,显然会获得更高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