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孩子
】这点不仅是肖老师 , 不少父母也分不清 , 比如有些父母打着“教孩子学好”的幌子 , 骂孩子“废物”、“猪”、“我养你干什么”……
必须承认的是 , 我们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成人的过程里 , 偶尔有时候话说得有些重了、说急了 , 这都是人之常情 , 父母不是圣人 , 谁都有情绪过激的时候 。 但这不意味着 , 你抱着好的目的 , 就可以口不择言 。
怎么批评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有一个词 , 叫“有建设性的反馈” 。
我们曾经提到过批评的正确打开方式 , 也就是美国教育界提出的constructivefeedback的概念 , 中文翻译为“有建设性的反馈” 。
这个概念一语中的 , 指出了批评的本质和关键因素:
首先 , 批评是一种反馈 , 对孩子行为、表现的回应 。
其次 , 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有建设性的 , 就是必须要对孩子有帮助、有益处 。
也就是说 , 批评孩子 , 应该让孩子随后有“自省”的余地和空间 , 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如何做、如何改正 , 而不是只让孩子产生“羞愧”的感受 , 而这也同样是情绪发泄和批评的区别 。
其实 , 是批评还是情绪发泄 , 被批评的人早已心知肚明 , 就像下面这份常粉的留言:
文章图片
孩子的感受 , 已经直白地告诉了他 , 自己受到了父母或老师的批评还是人身攻击 。
所以 , 别用“话糙理不糙”给肖老师开脱 , 那只会践踏一个教育工作者该有的底线;也别用“刀子嘴豆腐心”为父母开脱 , 那不过是寻求心安的借口 。
重点来了 , 该怎么做建设性的反馈呢?
多次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出本多本商业管理书籍的JonWarner博士提出了“五步有效反馈法” , 常爸认为很实用 。
文章图片
第步:当你/您……
客观地描述行为
第步:我感觉……
描述自己的感觉
第步:因为……
阐述让你有这种感觉的原因
第步:我猜测……
站在对方的角度 , 阐述对方行为的原因
第步:我希望……
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 帮助对方做出改变
大家可能会发现 , 五个步骤中有三个是“我”开头的 , 这就自觉地让我们把注意力从“指责别人”上移开 , 转而寻求解决方法 。
如果觉得上面这个“公式”太复杂 , 我们就谨记一点:我们批评孩子 , 根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 如果你的批评无助于解决问题 , 就免开尊口 。
比如孩子算错了一道数学题 , 家长可能有两种反应:
反应:“这道题你忘进位了 , 下次要注意 。 来 , 我们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进位的计算……”
反应:“这么简单的题还错?你可真笨、没用的东西 。 ”
再没常识的父母 , 比较完这两种反应 , 也知道反应1是更优的 , 因为这个反馈指出了错误 , 并提出了下次避免这种错误的建议 。 但是 ,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走向了反应2 , 劈头盖脸一顿骂 , 其实只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的情绪 。
肖老师被撤职了 , 这是对她宣泄情绪、不当言论的惩罚 。
但是对没有办法撤职的父母呢 , 撤掉的可能就是孩子对我们的爱和信任 。
因为恶语伤人六月寒 , 如果孩子的心都被扎穿了 , 又怎能看到你的柔软和善意呢?
有句话叫“知行合一” , 我想用在我们教育孩子上也再恰当不过了:既然我们是为了孩子好 , 就真正说点有助于让孩子变好的、有建设性的话 , 而不是给自己的口无遮拦 , 找一个孩子最无法反击的借口 。
下次 , 在开口批评孩子之前 , 先问问自己:
“我是准备羞辱他 , 还是在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
稿源:(常青藤爸爸)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3794.html
标题:孩子|我们一边骂着“天津肖老师”,一边犯着和她一样的错误(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