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康桥邂逅,造就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1920年,24岁的徐志摩远赴英国。他是为了追随所崇拜的思想家罗素而来的,后来进了剑桥大学(就是徐志摩诗文里的康桥)皇家学院,以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课听讲。徐志摩留学英国的这两年,对徐志摩的一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主要是在此间形成的。就像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里所写的那样:“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徐志摩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即是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
文章插图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时,担任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的林长民,带着女儿林徽因居住在伦敦。林长民刚从纷扰的政局中脱身而出,在浪漫的雾都,享受着难得的悠闲。他在家里举办下午茶会,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就包括徐志摩。徐志摩相貌英俊,风度潇洒,才华横溢,很能吸引人。他很快就成了林长民的好朋友,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在林家的下午茶会上,徐志摩总会看到一个梳着长长辫子的女孩,她有时为客人们端送茶点,如同是一只欢快的小鹿;有时静静地坐着听他们谈话,又像是一朵美丽的幽兰。她的俏丽活泼,她的聪明睿智,一下就吸引了徐志摩,虽然这一年她只有16岁。“她既具有大家闺秀那种幽娴贞静的传统风韵,又有现代女性那种活泼、大方的气质,言谈举止之间,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这正是徐志摩心目中完美女子的形象。于是,徐志摩便成了林家的常客。他像着了魔一般地陷入了爱河之中,从此无法自拔。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令他为之疯狂。特别是当她用来到英国后学到的带有牛津音的纯正英语为他朗诵他所喜爱的拜伦、雪莱的诗句时,他彻底地迷失了,迷失在她的笑靥里,迷失在她的目光下。
文章插图
林徽因在英国时的照片而徐志摩的魅力对一个16岁的少女来说,也是无法抵御的。他那俊逸的相貌,热烈的目光,潇洒的笑容,都吸引着她,尤其是他那种诗人的才情,让她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爱情,什么是浪漫。很快,他们就像是一对恋人了。他们几乎天天都要见面,有时候即使徐志摩没有去林家,他们也会互递书信。父亲经常要到欧洲各地去讲学,但有了徐志摩,林徽因独在异乡的孤寂被冲淡了,生活充满了阳光。在河边漫步时,徐志摩深情表白说:“父亲让我出国留学,是想让我将来进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时,我的脑子全都是诗句,我以后要做一个诗人,一生一世都要为你写诗!”这是今生的约定吗?这让林徽因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可是,这份爱情注定不会有结局。康河岸边的这场邂逅,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美丽的错误。因为,徐志摩是有妻子的,还有两个孩子。“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身边停留一小会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徐志摩炽热的情书让林徽因激动,感到幸福,当然,带给她的,也有困惑和苦恼。她在一封回信里说:“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于是,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决定和妻子张幼仪离婚。而就在此时,张幼仪奉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命令来英国和徐志摩团聚,而且怀上了徐志摩的第三个孩子。当林徽因看到张幼仪后,看到张幼仪那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后,林徽因觉得自己藏在心底的秘密,全被她发现了。她明白了,自己如果接受了徐志摩的这份爱,将会被这千斤般的重担压一辈子。
- 徐志摩发妻张幼仪,饭桌上亲眼见到陆小曼,才知自己输得多么彻底
-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吸鸦片牙齿掉光,为何被三个男人宠爱一生
- 和徐志摩暧昧,与林徽因争风吃醋,这位民国白富美的一生才叫彪悍
- 林徽因的才华,从来不是建立在徐志摩的‘深情’上
- 三宝|云游合家欢 就地过大年|一馆藏三宝!你在这里邂逅的历史有2000年
- 林徽因有多有才?徐志摩给她写了首情诗,她随手回一首,力压原作
- 被最爱的人伤害了,一生都忘不了,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
- 徐志摩再婚后生活潦倒,找前妻张幼仪借钱,张幼仪每次都说6个字
- 徐志摩赠张幼仪的诗,其中一句风靡99年,全诗却让人不知说啥好
- 高晓松想拍《林徽因传》,把剧本拿给林洙,梁再冰:不许拍徐志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