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仙人图 揭秘泼墨仙人图上的题词是什么( 五 )


断代与考据
一般学者对于《泼墨仙人图》的研究,多偏重在其绘画风格的探讨上 。而对于其作者和成画年代的问题,则有若干意见上的分歧 。要确定《泼墨仙人图》的成画年代,在缺乏周边资料的情形之下,风格分析是最有效的断代方式 。简言之,台湾与大陆的学者,大都认为此作是梁楷的真迹,而不予以怀疑 。只有石守谦曾经非正式地质疑过《泼墨仙人图》为明代的作品 。
日本学者对于《泼墨仙人图》是否为梁楷之作,则普遍采取否定的态度 。较具代表性者如户田祯佑 。他在《梁楷、牧溪问题》以及《二祖调心图再考》二文中,认为梁楷曾经画过一类作品,是以大块浓淡对比强烈的墨面刷染而成,风格类似《泼墨仙人图》;而《泼墨仙人图》则是一件传达梁楷此种风格的摹本 。又如古原宏伸,亦认为此作并非梁楷真迹,而是出于业余画家之手 。上述这些看法虽然各有所据,但是普遍缺乏对作品及其相关风格的深入探讨,在说服力上未免有所不足 。不少学者否定《泼墨仙人图》为梁楷真迹 。这些看法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泼墨仙人图》的笔法与塑形能力,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笔描迟滞与形体崩解的地方,与传世梁楷真迹中犀利确实的笔法塑形有相当的差距 。尤其是,梁楷虽然善用“减笔”作道释人物,然而其他作品并无如《泼墨仙人图》般彻底的墨面运用 。
关于梁楷及其作品,日本学者的研究最为丰富 。这是由于梁楷的作品多流入日本,并在当地受到极大的尊崇 。日本学者对梁楷的研究,早在明治时期已经萌芽,然而日本学者的研究方式虽然严谨而深入,却多半受限于现藏日本的作品,以及其文化传统下对梁楷所抱持的认知方式,过度强调其水墨减笔的风格与禅宗意味的重要性,而几乎未曾着眼于中国台湾与大陆所藏的梁楷其他风格的作品,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八高僧故事图》;或是亦为上海博物馆所藏,具有梁楷式的用笔风格,同时却带有院画意味的《布袋图》等等 。因此,若想单凭日本学者的研究来掌握梁楷绘画的全貌,则仍有不足之处 。
【泼墨仙人图 揭秘泼墨仙人图上的题词是什么】画史中有关梁楷的文献资料则非常稀少 。南宋梁楷开创的泼墨大写意画法及其代表作品《泼墨仙人图》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和历史面貌 。但是,这位本应进入中国画史“圣典”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却在其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应者寥寥,甚至还受到恶评,其因由何在?一是因为社会变革引起的画家主体构成变化,形成自元以后审美趣味全面转向温润幽秀、萧淡天真,狂放激荡的画风鲜有同者;二是因“意”在与“象”的斗争中占到上风,加之人物画的衰落,具有娴熟扎实的人物画艺的画家几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