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仙人图 揭秘泼墨仙人图上的题词是什么( 三 )


《泼墨仙人图》是其减笔画的代表作,纸本,纵48.7厘米,横27厘米,墨画 。上有题诗:“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 。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 。”图绘一秃顶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显得步履踉跄,仿佛已有些醉意了 。在这幅作品中,梁楷以大笔溽墨,自肩膀至衣服下摆,飞扬的笔势墨韵,有如爆炸性的轰雷霹雳,整幅画数来,不出十笔之间,就将一位独行的,一脸笑容的仙人,笔简形具地表达出人物飘逸的气质 。画完成于顷刻之间,是梁楷绘画技巧融会贯通的结果 。此画将一位酣饮之后,敞胸露腹、缩颈耸肩、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全图勾笔极其简略,仅以显示局部些小的轮廓,而占画面大部之衣着则用粗笔蘸墨法依褶痕横扫,墨色淋漓滋润,而质感极强 。但看画面,应是先以淡墨涂抹,而后在将干未干时以浓墨破之,最后再用浓墨勾腰带 。这种粗笔横扫,笔简而意到,墨色淋漓酣畅的画法,为梁楷之前所无,而且在南宋绘画由工细趋向简略的潮流中也为仅有,后人称之为“泼墨”,成为后代画家心仪手追的大写意的楷模 。但是,此所谓的“泼墨”,与今天我们所见的张大千创制的“泼墨泼彩”,还是完全不同的 。张大千是不用笔,而将墨水或颜料盛在钵内,用手执钵直接将墨水或颜料泼在画上,然后依其自然形成的痕迹用笔适当加以引导 。而梁楷的泼墨,则是先用“蘸墨法”在粗笔中饱蓄浓淡尚未完全混合的墨水,然后以手执笔,按程序疾速横涂竖抹,使留下的浓淡墨色自然渗化,似墨汁泼翻,却又留有用笔的轨迹 。严格地讲,梁楷的泼墨,是用笔所致,有泼墨之意,而无泼墨之举 。这种表现力极其震撼,而又极具难度的绘画技术,历代均备受推崇,明徐渭,清八大、金农乃至现在,无数画家奉若神明,趋之若鹜 。
为了表现“泼墨”,梁楷还特别采用了“纸”来画画,这与宋代大部分使用“绢”的习惯真的很不同 。梁楷可以说是很叛逆的画家,有自己的思想,当时或许不被人了解,但以后却大大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新发展 。梁楷可能是将自己的性情表现到艺术创作之中,将酒徒身上不受世俗约束,潇洒自在的人生状态,借酒助兴充分表现出来,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对自己精神的真实写照 。
梁楷的作品乍看简单,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诗人的兴意 。衣袍使用非描绘性笔法,它们自由潇洒的风味和衣质毫无关系,但是却使整个人物增加了动态效果;外形宁静,内心却充满了活力 。梁楷像牧溪一样,响应符合了两种难以和谐的标准:画院要画家在视觉上可信地描写主题,适当地表现主题的特性的标准,和业余画家相信图画的重要性与形式不可分离,而且笔触必须有独立意义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