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快手的"保值"战事( 三 )


可以说快手是努力把流量“物尽其用”,“老铁们”既贡献了DAU还“掏空”了钱包,而且这种消费模式不仅局限在网络上,还在逐步覆盖本地生活圈。
难能可贵的是,快手电商复购率极高。根据快手电商大会数据,2020年快手私域粉丝触达 62%,私域流量带来高用户粘性,84%的商家复购均来自用户关注页的蹲守。
写在最后

2021年Q3财报显示,快手迎来了一年以来最大幅度的用户和流量增长。但是这背后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共计330亿元,已经超过2020年一整年的费用(266亿元)。这还是在快手通过组织价格变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情况下。
由于疫情影响,大部分广告主的投放资金都有不同程度下降。《2021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收入5435亿人民币(不含港澳台地区),同比增长9.32%,增幅较上年减缓了4. 53个百分点。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快手很难独善其身,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营销广告订单减少的风险。
作为快手押重注的那条“第二增长曲线”,电商无疑是要烧钱的。从成立到盈利,淘宝花了6年,京东花了12年,“第三极”拼多多即便背靠大树,也用了5年多时间。
换言之,主播也好、社区也罢,剥开渠道、供应链的外衣后,快手电商想要提高货币化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市这一年,对快手而言,有阵痛也有机遇。未来,快手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增长潜力,才有可能说服资本市场,挽救下跌的市值。
参考资料:
[1]《在当前时点,我们如何看待快手的价值?》,东北证券
[3]《中国电商为何不会一家独大?》,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3]《年度盘点|快手上市一周年记》,李成东
[4]《快手不能再慢了》,财经十一人
电商|快手的"保值"战事】*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