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二 )


文章插图
根据此近似,张朝阳把波函数变换为:

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文章插图
将此式代入原来的方程,即可得到:

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文章插图
其中关于ξ的二次项已经被消掉了。至此,张朝阳将H展开成幂级数代入方程,得到了系数的递推关系。(备注:后面将看到波函数中的H函数为Hermite多项式形式,故这里取其首字母。)

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文章插图
紧接着,张朝阳分析了如此递推公式下的幂级数,如果不截断成多项式,会导致波函数不满足边界条件,也就是波函数无法归一化。如果要求这个幂级数截断成多项式,则有2k+1-λ=0,从而λ=2k+1。按照一般习惯将k写为n,再结合前方变量代换中λ和E的关系,可得:

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文章插图
据此,张朝阳强调,谐振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存在间隔的。这就是谐振子量子化的体现。他说,“经典力学中的谐振子能量就像斜坡,量子力学中的谐振子能量则是台阶,一级一级的。”
最后,他还介绍了谐振子定态波函数的具体形式。

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文章插图
(张朝阳介绍谐振子的定态波函数和能级)
拓展讨论:基态波函数、不确定性关系、等间距能级与零点能张朝阳以谐振子基态波函数为例,强调基态的概率分布是高斯分布。先是通过概率分布的集中部分估算了Δx,然后根据动量和能量的关系估算了Δp,最后确认了两者的乘积确实满足不确定性关系。

薛定谔方程|《张朝阳的物理课》探究谐振子模型的量子化问题
文章插图
(谐振子基态满足不确定性关系)
他强调,谐振子最低能态(n=0的态)的能量不是0,也就是具有所谓的“零点能”。这是和经典力学不一样的。不过,由于谐振子相邻能级之间的差为固定值,而热激发只和能量差有关,因此,当年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才能和实验完全吻合。
搜狐视频发力知识直播 传播知识玩转科学自11月5日至今,《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直播二十多期。在第一、二课中,张朝阳科普了“力”和“速度”,算出马斯克的飞船和中国空间站每日绕地飞行圈数;第三、四课和“振动”相关,科普可见光的基本知识;第五、六课引发了关于音速和温度的大讨论;在第七、八、九课重温经典物理学的两朵乌云。
第十、十一课重点回顾黑体辐射曲线及其应用;第十二、十三、十四课尝试进入爱因斯坦的思想世界,推导出著名的公式“E=mc2”,并论证钟慢尺缩效应;第十五课讲解了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的衰变;第十六课开始进入量子力学,讨论光的波粒二象性、康普顿散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方程等。
从二十多期的物理课可以看出,《张朝阳的物理课》的直播风格独树一帜——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用网友最熟悉的话题来提升兴趣,再以公式推导的方式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张朝阳认为研究自然界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希望物理课的受众能保有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的道理”。该课程于每周周五、周日12时在搜狐视频直播。同时,网友可以在搜狐视频“关注流”中搜索“张朝阳”,观看往期完整视频回放。
除《张朝阳的物理课》外,搜狐视频也邀请各专业领域头部播主入驻,直播科普知识,传递价值。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陈征博士玩起了“奇趣的科学实验”,走进“光的波粒二象性”;康奈尔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包坤,化身“包大人玩科学”,教普通人看懂2021年诺贝尔奖;还有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科普“日全食是怎么产生的”,理论物理博士后周思益也开通“弦论世界”直播课等。未来,还将有更多知识播主入驻,一起互动玩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