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如何打造具备PLG潜质的技术型产品?

编辑导语: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以及B端产品的快速发展,有不少PLG型明星出现,那么如何打造一款具备PLG潜质的好产品呢?一起来看看吧。

s如何打造具备PLG潜质的技术型产品?
文章插图
如今,越来越多技术领域的产品,取得不俗成绩,成为PLG型明星,并在上市之路上获得不错的估值,如Snowflake,Gitlab,Figma……
除了技术上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很大程度上,它们的成功是出色的用户体验所带来的。从2015年开始,新一代技术型产品开始摆脱传统繁重、晦涩、难用的传统印象,在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开始在轻盈、流畅、美观的方向上进行探索、并在产品设计和视觉表达上达到新的高度,给广大技术型产品的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感受。
通过研究前面提到的几个明星项目,可以发现一款具备PLG潜质的好产品,在如下三个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s如何打造具备PLG潜质的技术型产品?
文章插图
一、 技术理解理解核心技术,洞察其本质,避免雷区,找准痒点或痛点,并贯穿产品全线。
作为一款技术型产品,到位的技术理解是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产品的基本面,并需要技术专家和产品经理的通力合作。技术专家要能耐心指导产品经理对相关技术进行理解,给出专业的意见。而对于产品经理,不代表要会写代码,或者完整而深入了解领域内的技术,达到技术专家的程度,而是要对领域的核心技术对应的本质和特点,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例如:

  • 大数据的产品经理:对大数据计算的原理和复杂性要有所了解,对数仓和数分知识要有基本的认知,最好在数据可视化有相当的造诣。
  • 物联网的产品经理:对各种物联网协议要有基本的理解,对控制理论和硬件特性有感性的认知,如果对分布式通信有一定研究会更好。
  • 人工智能的产品经理:对常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和适用场景,要了然于胸,而各个模型的特点以及核心参数,从训练到部署推理的过程中的各个要点,能略懂一二。
  • ……
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避免雷区,不会出现有悖于领域技术理念的错误和笑话,这是对技术型产品经理的基本要求。
(理论上来说,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负责技术型的产品项目,会比较受欢迎,沟通起来会更顺畅,但这只是个助力,不是个必要条件。)
避免雷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到位的技术理解,有助于把握产品的本质和特点,抓住痒点甚至于痛点,打造优秀的产品。目前技术型的产品,按云的理念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IaaS,PaaS,SaaS这三层。

s如何打造具备PLG潜质的技术型产品?
文章插图
这三层的重点和特点分别是:
  1. IaaS(资源运维):重大规模的可操控性和可观测性,提高运维侧效率,提前发现问题,快速定位,并一键修复。
  2. PaaS(开发者):重便利性和可协作性,提高开发效率,聚焦核心,减少不必要的代码量,能协同开发,并实现DevOps一体化。
  3. SaaS(业务专家):重情境重现和抽象模拟,提高商业效率,发现业务的问题和亮点,达到半自动化的决策和指挥。
每一层的技术,在不同领域特点又各不相同,后面的章节会一一展开,对每个领域和具体层面的技术,进行剖析,希望能帮助到产品经理,做好到位的技术理解。
二、 框架设计合理规划和设计产品框架,让其既包容尽可能丰富的技术功能点,又井井有条,方便后续拓展。
好的产品框架对于产品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无论是C端还是B端。而技术型产品本身确实就有诸多的技术功能点,所以提前规划好产品框架就更加重要,不然随着产品的版本迭代,很容易从MVP变成大杂烩。
(业界中的产品框架有另外一个表达产品架构,但是它容易和技术架构混淆,偏移重点,所以本文以产品框架的表达为准。)
那如何做到产品特性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呢?大体上好的框架设计,有如下三个特点:
1. 条理清晰,层次感好(静态)产品的功能虽然表面上是平面的,但如果按照点线面体的理念去思考,就是立体的。点线面体的理念,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而在产品的领域可以是这样:

s如何打造具备PLG潜质的技术型产品?
文章插图
  • 点 -> 功能点
  • 线 -> 模块
  • 面 -> 完整特性
  • 体 -> 产品心智
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点线面体的理念提前规划好产品特性,那么新的功能点进来的,到底划分到哪条线,哪个面,就会有条不紊。总体上产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框架,不会随着功能的增加而变得臃肿。用户会感觉到产品的功能不断强大和丰富,但总是能够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点,这样就能给用户一种简约而不简单、层次感好、内涵丰富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