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打造全球市场,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大多数共识,对于我国的6G研究而言,仅靠凝聚国内力量关起门来搞研发会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因此要团结更多的全球力量,既可以考虑组建类似于美国Next G的跨国研发联盟,也可以参考欧盟的Hexa-X成立跨国研发项目,吸引包括欧盟企业在内的各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参与,通过技术和市场的密切联系,既可在6G研究上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又可在ITU和3GPP等国际组织制定6G标准的过程中联合制衡美国。
2.华为、中兴、小米等国内通信企业要勇于承担6G使命。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2021年4月曾发布《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虽然中国从2009年之后的6G专利申请量开始迅速增加,明显超过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专利申请中贡献率最大,但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日本、美国和韩国均有3家, 依次是日本NEC公司、韩国大宇通信公司、日本三菱电子公司、韩国电信研究院、韩国三星电子、美国修斯网络系统公司、日本NTT公司、美国高通公司和美国卫讯公司,而我国则仅有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全球专利申请第八位。仅从中国专利申请来看,占据前十位的也是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这说明全球6G通信技术创新竞赛中,在5G上落后了的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在6G上奋起直追并走在了前列,而我国的6G创新力量目前仍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在5G上取得商业成功的华为、中兴、小米、Vivo、Oppo等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和手机厂商却仍未发力。
受益于我国5G政策的红利,在5G建网和商用过程中获得了巨大市场机会的华为和中兴,在国内5G基站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以上,小米、Vivo、Oppo等国产品牌手机也在5G手机出货量上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这些公司当前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5G业务,所以虽然各家都对外宣称已经启动了面向6G的技术储备性研究,但从6G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不仅落后于我国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落后于寄希望在6G上实现翻身的日韩企业。
因此,包括华为、中兴、小米等在内的通信企业还是要有前瞻意识和危机意识,更要勇于承担6G继续引领的使命,从当前的5G收益中拨备6G研发,与学界展开6G研究合作,尽早在高频段的技术领域形成突破,打造6G技术的竞争优势。
3.调整国家战略规划,加快推进6G研究
6G研究的全球竞争已经在国家层面展开,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出台了6G国家战略和路线图:美国已经批准6G太赫兹实验频段,日本计划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开通6G实验网络,韩国宣称要在2028年第一个商用6G;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针对“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却仍停留在“加快 5G网络规模化部署……前瞻布局 6G 网络技术储备”的阶段;作为信息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制定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也仅将“开展6G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发”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相较之下,我国对于6G路线图的顶层设计明显比美日韩三国保守,按照这样的规划,我国未来推出6G实验网和商用网的时间或将大大落后于美日韩,很有可能会丧失在6G上继续引领全球的机会和地位。
因此,面对美日韩在6G上的战略竞争,我国应尽快对6G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做出相应调整,明确提出加快6G研究的要求,带动国内6G产业摆脱对5G成功的路径依赖,推动国内6G研究在太赫兹等高频技术和产品上实现突破,适时启动6G太赫兹频段实验,以确保6G继续引领全球目标的实现。
结语文章写完之际,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一节,关于“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有关6G的描述,在“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提法。
这是政府层面对于“6G技术研发”所提的新要求,通过“加大支持力度”来推动我国通信产业界战略布局6G研究,通过“积极参与”来推动6G国际标准化,由此才可以继续保持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向下一代技术演进中的引领作用和地位。
参考资料:
《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IMT2030(6G)推进组
《6G通信白皮书》,诺基亚贝尔实验室
【 路线图|6G竞争风起云涌,中国能否继续引领?
- cm英国批准谷歌淘汰Cookie计划:已消除竞争担忧
- c语言|Redmi K50依然竞争力十足,看这价格就知道了
- 传音|传音InfinixZero5G,若在国内销售能有竞争力?
- 显卡|亚马逊跨境商家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销售攻略技巧
- 劳动力|外媒:面对劳动力市场竞争 亚马逊提高员工基本工资
- |东芝公布机械硬盘发展路线图:2026财年达到40TB容量
- 路线图|东芝公布 HDD 路线图:30TB 型号 2023 财年发布
- 三星|三星显示:将利用专利以应对移动 OLED 领域竞争
- 摄像头|2700元附近中端手机竞争激烈,个个都是颜值担当,四款怎么选
- 折叠屏|1月智能手机盘点:新品数量环比大降,全面屏+折叠屏或成竞争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