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二 )


第三,腾讯正在大力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将产业互联网作为核心战略,企业微信未来将在这个战略中担纲重要角色。
众所周知,腾讯一直想提高自己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有AI种植、智慧制造、智慧零售、数字故宫等业务布局。归根结底,在疫情的催化下,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服务业企业都在主动拥抱数字化,实体经济也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本盘,“数实融合”是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要做好产业互联网,腾讯就需要一个工具充当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不限于为企业/商家和客户提供交流窗口,还需要为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提供服务,这正是企业微信具备的功能。
此外,在企业微信和微信、腾讯其他产品加深融合之后,诸如腾讯企业邮箱、微信支付等产品也有机会一一接入。以连接海量企业的企业微信为载体,打造一个更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对于腾讯的实体经济战略来说是重要战略。
不过,企业微信的步步紧逼,必然会引发竞争对手的反击。阿里、腾讯之间的竞争故事,或许马上要翻开新的一章。
企业微信干掉钉钉?言之尚早现阶段,钉钉和企业微信谁占优势?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对比。
首先,从用户规模看,钉钉仍处于领先位置,但市占率的优势已经较巅峰时期大幅缩小。
在钉钉占有率最夸张的2018年,根据CBNData提供的数据,其市场份额、活跃用户数超过第二至第十名的总和。而且无论是超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还是微型企业客户数量,都保持强劲增长。QuestMobile的数据则显示,截止2021年6月份,钉钉月活为1.93亿,排在身后的企业微信和飞书分别为8364万和431万,差距巨大。
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正如前文所言,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已经逼近2亿大关,字节跳动的飞书也已经将华为的WeLink远远甩在身后,稳居第三位。
其次,从用户体验来看,无论市占率暂时领先的钉钉,还是流量资源更丰富、势头更猛的企业微信,都不是十全十美:优势与缺陷并存,才是它们的真实状态。
钉钉胜在占据先发优势且基础功能齐全:满足公司日常管理的签到考勤系统、智能工资条、Ding等功能,满足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钉钉会议、在线文档、快速建群等功能,还给外部开发者预留一定的开发空间,基本上已经能满足移动办公的日常需求。
用户心智是需要时间和成本去培养的,发展最早的钉钉无疑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没有特别诉求的情况下,企业也没有必要抛弃钉钉转投其他平台。
企业微信的优势,就如前文所言,在于和微信的深度融合——这是用户将企业和个人资源进行转换的重要途径。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员工离职、推出公司群组后,各个同事之间的钉钉账号也就断了联系,必须添加好友才能重新发信息,给后续的业务交接带来一些不便。而依托微信提供的底层技术支持,企业微信可以将好友关系进行统一转移,对于要进行客户、项目交接的员工来说,无疑更加方便。
从这个角度看,价值研究所认为钉钉和企业微信这两款产品身上带有鲜明的阿里、腾讯烙印:前者更聚焦办公场景,后者背靠微信这个庞大生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商业属性。
换句话说,和钉钉相比,企业微信能给企业提供更多办公之外服务、资源,对于客户资源管理有较大需求的企业来说,这是一大诱惑。
然而,和微信深度绑定对于企业微信来说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部分功能显得混乱,且创新性不足。目前,企业微信的在线沟通、协作模式基本还是照搬微信,类似信息分类、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展示等功能更新较慢,直到2021年才逐步完善,在群聊管理功能上也没有钉钉那么齐全。这也就导致早期企业微信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共同诟病:工具性太弱。
知乎“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下方,认证为北京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的答主“判官”就表示,企业微信更侧重客户关系管理,反倒忽略了对协作办公功能的迭代,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方便。
“企业微信一方面需要考虑保留微信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又需要考虑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这种既要对齐又想有差异的拧巴感对功能设计造成的挑战,会长期存在。”

研究所|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知乎)
后起之秀飞书,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吗?当然,在线办公的战事并没有局限在钉钉和企业微信之间。正如前文所言,字节跳动力推的在线办公产品飞书近段时间也是动作不断,老大哥钉钉的统治地位遭到了愈发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