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B端产品用户体验地图绘制流程( 六 )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纯粹的新功能的产生,对应的是新需求(说明产品团队前期需求的挖掘广度不够),如果是在已有功能上的迭代升级或拓展,可以理解为就是优化用户体验的过程(前期需求挖掘的深度不足)。
无论是对新需求的挖掘还是对现有功能的优化,“用户体验地图”是一个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用户体验在B/C端的适用性区别本人查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产品大佬关于用户体验地图的文章之后发现,大部分关于用户体验地图的案例分析都是基于C端产品,同理,用户体验也被更多用在讨论C端产品身上,那么用户体验对于B端和C端的价值区别在哪里。
如上文所说,B端的用户体验建立在解决客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C端的用户体验是建立在满足大众需求和帮助用户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
这个结论是通过分析产品定位和产品功能之后得出的。如果我们再向深处分析,市场上无论哪一种产品,其本质都是商业产品,不论是产品团队还是设计团队都服务于商业目标1,产品团队的焦点在于发现商业价值并论证该价值点的真伪,设计团队的焦点是利用设计为商业价值增值。
同样是服务于商业目标,但是B端和C端的受众对象以及实现商业目标的手段却是不一样的,导致用户体验的关注点也不一样。
C端产品服务于个体对象,其商业目标是通过提供某种服务并吸引用户产生消费行为为其买单(充值、下单、订阅等),其本质是吸引用户“花钱”买服务。
B端产品服务于商业公司,其商业目标是通过提供某种服务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例如各种管理后台),其本质是帮助用户“省钱”,省到就是赚到,B端产品其实是变相的为用户“赚钱”。
这样看来,“用户体验重C端轻B端”也就见怪不怪了。
C端产品吸引用户花钱,为产品提供的服务买单,例如充值VIP享受特权。所以C端产品需要高频迭代,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因为用户花钱了,从用户角度出发花钱了就要享受最好的服务。
B端产品帮助客户省钱,省到就是赚到。甲方领导是想花一块的钱办两块的事,无论是为了降低成本还是提高效率,购买某产品就是为了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那为什么B端的用户体验难做呢?根本原因在于“花钱容易赚钱难”。
谁都想花钱,花钱带来的快感多爽啊,何况C端产品有100种让你花钱的方法(就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过程)。
那省钱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源节流。
B端产品其实就是一个省钱的手段,但是问题就在于大家(B端客户)都想省钱,怎么省钱可以最有效并且最舒服(花100省20还是花150省50),这就是B端产品用户体验的价值所在。
即便用户体验差,客户也可以接受,大不了这个省钱的过程不太舒服,省的少一点。但是如果用户体验越好,省钱过程就越舒服,省下的钱也就越多。
所以也就不怪B端产品用户体验总被吐槽,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甲方的选择。
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例,假设该系统价值100块,甲方经评估后发现花100块购买该产品后可以减少20块的人力成本,意味着产品的单位价值比是5:1,当系统优化过后,系统总价值变为150块,如果客户购买新系统,则可以减少50块的人力成本,产品的单位价值比是3:1。
同样是节约成本,甲方可能会觉得既然已经实现是花100省20的目标,何必多花50买新系统只为多省30。
从这里不难看出,甲乙双方对于产品价值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甲方眼中只做差价计算,而忽略了产品的单位价值比。而提升产品单位价值比的过程,恰好就是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过程。
三、案例推演以上述项目为例,推演绘制用户体验地图的流程。该项目的用户需求来自于用户访谈、实地观察以及用户反馈。
首先根据利益相关者地图的理论,将用户分为“核心用户”、二级用户和周边用户分别对应为“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在开始创建用户体验地图之前,先根据用户群体分别创建用户模型。
1. 用户模型一
地图|B端产品用户体验地图绘制流程
文章插图
2. 用户模型二
地图|B端产品用户体验地图绘制流程
文章插图
3. 用户模型三
地图|B端产品用户体验地图绘制流程
文章插图
4. 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智慧后勤”平台的设计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