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搭积木看不同孩子的思维模式,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与这种思维有关( 二 )


科学家们曾监测这两类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面对错误时的脑电活动图像。
从搭积木看不同孩子的思维模式,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与这种思维有关
文章插图
▲ 左:成长型思维右:固定型思维
结果显示,左侧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遇到错误时脑区几乎没有活动,而右侧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错误时,脑区十分活跃。
因此,当我们接纳孩子的成绩问题时,就是在引导孩子用成长的、非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绩和学习问题,让他的脑区活跃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业的问题。
第二个改变:换个方式引导孩子思考,找到更灵活、更具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
孩子在学业上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我们可以引导他换个思维方式,学会做假设性的提问:“如果这样,又会怎么样……”从一个原点出发,开放式地去畅想答案,然后让孩子把自己的假设说出来。
比如孩子无法理解水怎么变成水蒸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换个方向提问:“如果妈妈给我倒的热水会冒水蒸汽,那么我猜太阳也可以把海水晒热,然后海水也会冒水蒸汽,对吗?”
你看,从一个水蒸气的原点,孩子把学习到的一个知识(水遇热蒸发)扩展到了另一个问题(大海里的水是如何遇热蒸发,产生循环的)。这就是在引导孩子练习成长性思维,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提问,帮助孩子找到更灵活、更具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死记书本上的知识。
在美国,很多学校会在校园里张贴一张类似这样的海报:
从搭积木看不同孩子的思维模式,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与这种思维有关
文章插图
▲ CHANGE YOUR WORDS(换个思维换个说法)
当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老师会引导孩子换个方向进行思考。
当孩子因为一道数学题太难,觉得自己无法做出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他们:你可以做出这道题的,只要你付出时间的努力,你就一定能行。
再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犯的错误而闷闷不乐时,老师会告诉他们:错误可以帮助你汲取经验,让你更好地成长。
不断帮助孩子用更加积极地方式来思考问题,引导孩子慢慢进步。
第三个改变:当孩子对学业现状感到沮丧时,不要急于讲道理或逼孩子认错。
因为这时的孩子情绪本来就比较负面、缺乏理性思考,他更需要理解和拥抱。所以,我经常告诫自己,我不是批考卷的判官,而是懂得孩子内心冷暖的妈妈,我必须尽情地敞开怀抱让孩子来小歇一会儿。
我相信,当孩子感受到妈妈无条件的理解和温暖时,他就会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因为在孩子的内心里,他天然地希望成为妈妈眼里的“好孩子”。
从搭积木看不同孩子的思维模式,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与这种思维有关
文章插图
第四个改变:即使孩子这次的成绩不能再修改,但是未来的成绩还是可以争取的。
我们用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让孩子明白了:学习不是一锤定音的事,一次考砸了也还是属于“尚未完成”的进行时。
在芝加哥有这样一所高中,在那里的学生毕业前都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如果一门课没有通过,成绩就是“暂未通过”。
这不仅大大鼓励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只是“暂未通过”而已,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而“不及格”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不仅会给予挫败感,而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从搭积木看不同孩子的思维模式,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与这种思维有关
文章插图
所以当孩子对你说“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可以”的时候,请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告诉他:你只是还不会而已。
让孩子明白,所有的“不”都只是暂时的,你只是“尚未完成”你的任务而已,只要通过努力,你一定行。
孩子成绩下滑,是每个家长最不愿看到的事,但同时又最容易发生在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家长自己改变固定型思维,不埋怨,不攀比;并且努力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敢于尝试,乐于挑战,孩子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