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在商业逻辑和技术层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1.商用前提下,二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
无人配送和无人驾驶最理想的状态,都要基于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只是,即便是同样的技术等级下,实际应用中的难易度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国内首个区域无人出租车商业落地项目“萝卜快跑”,除了实现驾驶员的“无人化”之外,乘客的乘坐体验、安全保障、交易支付等等环节,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问题。这也涉及到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保险设计等更多,也更复杂的领域。
而无人配送的运载主体是货物,除了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之外,整个运载环节中很少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无人配送车只需要考虑运输速度和物品安全就行,并不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运输之外,也就相对简单许多。
2.载人成本和货运成本的差异,也决定了无人配送的成本消耗更少,更有利于实现盈利。
乘用车载人业务中,更多是面对个人用户,单次业务之间的间隔较短,而且单次服务所得收益较低。这也意味着维护、折旧等费用会同步增加,需要依赖于订单数量的堆积来平衡营收。
而且无人驾驶并不代表这绝对不会出现安全事故,运营方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相比之下,物流配送的货运业务,主要消费群体是企业用户,单次业务间隔较长,而且单次服务价格收益较高。同时在实现完全的无人化驾驶后,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也极大程度减少了因货运司机个人因素导致的意外发生。
综合来讲,无人物流配送,及其所带来的种种连锁反应,都会以很快的速度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尽管前路有光明也有坎坷,但还是希望,集合了众多自动驾驶相关行业对未来期望的2022年,也能成为无人配送快速发展的一年吧。
- 中国手机|联想是当年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一霸主,为何现在无人问津了?
- 彩电业|又一电器惨遭“嫌弃”?曾经是每家的标配,而今却“无人问津”
- 鲜榨|无人鲜榨橙汁机“天使之橙”再被曝原料发霉
- 无人驾驶|36氪首发|寅家科技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已为车企提供超40万套智能驾驶产品
- 小米科技|1月手机销量排行榜:一款突破百万无人能敌,华为无缘前20太遗憾
- 36氪5G创新日报0209|延庆启用5G+8K北京视听小站乐享赛事;武汉亚心总医院5G物流机器人搭建全智能配送场景 | 5g
- RoboT无人车超1000台,AutoX刷新全球RoboTaxi车队规模记录
- 无人驾驶|钛媒体首发|无人车超1000台,AutoX 的RoboTaxi车队规模超越Waymo
- 36氪5G创新日报0208|冬奥火炬传递首次出现5G无人车;全球首台套5G+8K全业务转播车开进北京冬奥会 | 5g+
- 欧盟|陨落的“空调巨头”:曾连续8年蝉联销量第一,如今却无人问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