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但是真的别喷问界

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但是真的别喷问界

文章图片

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但是真的别喷问界

文章图片

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但是真的别喷问界

文章图片

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但是真的别喷问界

人们心中的成见 , 就好像是一座大山 。

从一则测试视频 , 到反击网络黑公关通告 , 关于华为和问界的争议不绝于耳 。
一时间 , 涌现了不少质疑和否定的声音 , 各大社交平台的评价两极分化愈发严重 , 其实这场风波只是“催化剂” , 让暗藏的矛盾和冲突加速涌现 , 有不少网友一知半解就加入了这场风波 , 跟风对华为进行攻击和谩骂 。
有人不喜欢华为营销过度 , 也有人不喜欢华为捆绑“情怀” , 诸如此类的理由还有很多 , 比如车型有溢价 , 又比如华为多品牌战略和布局 , 四个界 , 一个塔 , 一个蓝 , 一个图 , 太多有华为赋能的品牌 , 让人眼花缭乱 , 傻傻分不清楚 。

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 , 但是真的别喷问界 。
不是洗地 , 而是带你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问界以及背后的意义 。
问界销量高 , 这个是真的喷不了 。
2024年问界品牌累计销量达到了44.5万辆 , 其中问界M7贡献了将近20万辆 , 问界M9累销超15万辆 , 两款产品在各自细分市场都是标杆车型 。
3月问界带来了全新问界M5 , 问界M8和问界M9陆续登场接受预定 , 开售一周左右 , 余承东宣布 , 问界M9订单超3万 , 问界M8预定量更是达到了5.8万 , 两款车累计订单8.8万辆 , 远超预期 。

8.8万的意向订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和用户对于华为技术以及品牌的认可与投票 。
从销量角度我们再回头去看所谓的溢价 , 那就属于双向选择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首先它的确配得上它的价格 , 数据显示 , ADS系统的算法迭代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准要快47% , 单是激光雷达192线束 , 就要比行业第一梯队的128线束 , 在技术层面和稳定可靠性领先得多 。
物有所值是前提 , 其次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所谓的溢价”买单 , 即便是对比同级别车型门槛略高 , 市场依旧有高认可度 , 潜在用户也愿意为情绪价值付款 。
当然有人依旧不理解 , 可是奔驰GLE降价还卖大几十万 , 路虎星脉、宝马X5等车型照样不便宜 , 它们在智能化层面是很明显要逊色于问界M9 。

为什么问界M9就不能卖上45万+?不提智能化 , 单是配置空间和用车体验 , 问界M9也不比这些传统豪华车型差 。 唯一处于劣势的 , 大概就是造车底蕴和品牌历史积淀 , 但是这些在新能源赛道 , 并不足以成为卖点和优势 。

只能说人心中的成见 , 就像一座大山 , 轻易无法撼动 。
而且对国产新势力品牌来说 , 不怕兄弟过得苦 , 就怕兄弟开“路虎” , 都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呢 , 突然就遥遥领先超越经典了 , 一时半会的确很难让人接受 。
或许坊间对于华为的强势行为 , 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不满的声音 , 但是问界的成功不容忽视 , 并且其技术突破有深远意义 。 问界背后的意义 , 也绝非一个国内新势力品牌新贵这么简单 。 它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巨大进步 , 有人可能觉得夸张 , 你听我慢慢说 。

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变革
新势力品牌那么多 , 主打智能标签的也不少 , 华为赋能的问界能够脱颖而出 , 甚至撼动高端市场奔驰宝马和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的地位 , 靠的就是技术积淀 。
问界为首的华为车系 , 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变革 , 主导科技豪华 。 分层打法 , 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 , 在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 , 搭建相对完整的生态网络布局 , 拓展更多的生存模式 , 多品牌合作 , 在细分市场得到更多的认可 , 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变革 。
【你可以对华为有偏见,但是真的别喷问界】从跟风的追随者 , 到引领的“制造者”
华为这么多年 , 一直走在无人区 。
国产新能源从最初的跟风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近年来正在发生本质上的蜕变 , 以技术个性为主导 , 其中以华为赋能的问界为代表 , 在智能自主化道路上 , 走在行业前沿 , 但同级别竞品开始普及L2级别甚至是L2+级别自动驾驶 , 华为早就进入到了L3甚至更高级别的道路 , 星河AI网络早在2024年就已经亮相 , 后续会为自动驾驶全面落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核心技术的成就 , 带领着汽车行业智能化的进程 , 也意味着国产车 , 从华为开始 , 角色发生转变 , 正在成为行业制造规则的引领者 。

中国制造正在变成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 , 国产车在国际上的形象 , 也逐渐发生转变 , 从依托“性价比”标签 , 蜕变成中国智造 , 甚至消费者愿为“技术溢价”买单 , 这背后就是华为与问界这么多年辛苦耕耘的具象化体现 。 也是国产车立足于世界 , 在国际市场打造国产车新标签的代名词 。
唯一一个软硬件全自研的品牌 , 不仅如此 , 技术层面也是遥遥领先 , 构建了从MDC计算平台(昇腾芯片)、激光雷达(192线车规级)、感知算法到鸿蒙座舱的完整技术闭环 。
垂直整合能力在汽车工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 突破了以往\"芯片靠英伟达、算法靠Mobileye\"的依附模式 。
鸿蒙体系问界等品牌的智驾含金量有多高 , 就不言而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