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如果没有大众和丰田,一汽可能连众泰都不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想过 , 你开的车 , 可能只是披着国产外衣的“外国货”?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 中国汽车市场上 , 还真有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一汽 。 这家老牌国企 , 曾经扛起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 , 如今却深陷“合资依赖症” , 自主品牌发展举步维艰 , 在新能源浪潮中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 有人说 , 一汽是“扶不起的阿斗” , 也有人说 , 一汽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 。 那么 , 一汽究竟怎么了?它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
【扶不起的阿斗?如果没有大众和丰田,一汽可能连众泰都不如】
要解答这个问题 , 我们得先从一汽的“发家史”说起 。 上世纪80年代 ,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 一汽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 与大众、丰田、奥迪等国际巨头开始了合资合作 。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条捷径 , 让一汽迅速积累了财富 , 也让中国消费者开上了“洋气”的汽车 。 桑塔纳、捷达、奥迪A6L……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 都曾是一代人的梦想之车 。 数据显示 , 2021年 , 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的销量合计超过200万辆 , 利润更是滚滚而来 。 然而 , 这看似繁荣的背后 , 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汽的自主品牌 , 几乎完全被合资的光环所掩盖 , 失去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
用一句话来形容 , 就是“合资养活了一汽 , 也困住了一汽” 。 一汽就像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 , 从小衣食无忧 , 却缺乏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 在合资的光环下 , 一汽的自主研发几乎停滞不前 , 技术、设计、管理 , 几乎全盘依赖外方 。 有内部员工透露 , 他们甚至连改一颗螺丝的权限都没有 , 核心技术更是被外方牢牢掌控 。 这种“躺赚”的模式 , 让一汽逐渐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 也错失了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
一汽的自主品牌 , 更像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模仿秀” 。 以奔腾为例 , 2006年推出的奔腾B70 , 曾被视为“国货之光” , 然而 , 它的发动机和底盘却直接照搬了马自达6 。 消费者很快就发现 , 除了车标 , 这款车几乎就是马自达6的翻版 , 这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巨大打击 。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 , 红旗H7 , 号称投入105亿元研发 , 结果却被扒出是丰田皇冠的“换标版” 。 网友调侃说 , 红旗的自主研发 , 就是把外国车的标抠下来 , 换上自己的 。 即使在徐留平上任后 , 红旗销量从年销5000辆暴涨至30万辆 , 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采购和情怀营销的功劳 , 而非真正的技术突破 。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今天 , 一汽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 。 当特斯拉在中国建厂 , 比亚迪年销百万辆电动车的时候 , 一汽却拿不出一款能与之抗衡的纯电车型 。 2023年 , 一汽甚至没有一款叫得上名字的纯电车型 , 这与其他自主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 。 上汽有飞凡和智己 , 北汽有极狐 , 东风有岚图 , 就连曾经的“山寨王”众泰都试图在新能源领域转型 , 而一汽却依然停留在原地 , 仿佛对时代的变革视而不见 。
这种迟钝并非偶然 , 而是长期依赖合资 , 缺乏危机意识的必然结果 。 据一位离职工程师透露 , 一汽内部对新能源的态度非常分裂 , 既想跟风 , 又舍不得放弃合资带来的巨大利润 。 他们总想着等大众和丰田的技术成熟了 , 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 结果 , 等来的却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中的节节败退 。 2023年第一季度 , 一汽大众销量暴跌11.9% , 一汽丰田下滑22.6% 。 昔日“利润奶牛”变成了“烫手山芋” , 而一汽的自主品牌却连“接盘”的能力都没有 。
如果没有了合资这根“拐杖” , 一汽还能走多远?2020年 , 一汽奔腾定下“2025年销量150万辆”的目标 , 结果当年只卖了8万辆 。 看似风光的红旗 , 30万辆的销量中 , 近一半来自政府采购 。 在竞争激烈的民用车市场 , 消费者并不买账 。 2023年4月 , 某汽车论坛发起投票:“你会考虑购买一汽自主品牌吗?”结果超过80%的参与者选择了“不会” 。 更致命的是 , 一汽连“抄作业”的资格都在丧失 。 早年还能靠马自达、丰田的技术“魔改” , 如今外方对核心技术的控制越来越严 。 一位供应商透露 , 大众最新的MEB电动平台 , 一汽连电池管理系统的代码都拿不到 。
没有技术 , 没有口碑 , 没有拳头产品 , 一汽的自主品牌正逐渐边缘化 。 一位经销商无奈地表示 , 现在卖奔腾 , 得靠买一送一的保险套餐才能吸引顾客 。 这不禁让人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刘禅 , 在诸葛亮去世后 , 他虽然又做了30年皇帝 , 但后世只记得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 一汽的命运何其相似 , 靠着合资品牌的“辅佐” , 它依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巨无霸” , 2022年营收超过7000亿元 。 然而 , 当时代的潮水退去 , 人们终将发现:这个曾经造出第一辆解放卡车的企业 , 早已忘了如何自己走路 。
一汽的困境 , 并非无解 。 加大研发投入 , 掌握核心技术 , 摆脱对合资的依赖 , 培育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 才是破局的关键 。 从“制造”到“创造” , 从“模仿”到“创新” , 一汽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依赖拐杖的巨人 , 只有浴火重生 , 才能重塑辉煌 。 一汽需要的不是另一个“诸葛亮” , 而是一场彻底的自救 。
一汽的未来 , 不仅关乎自身命运 , 更关乎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 我们期待着 , 这个曾经的巨人能够重新站起来 , 再次扛起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 , 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 新思域中期油耗4L挑战你的钱包底线,智能化升级能否撼动速腾地位?
- 荣威的“实力派”,车长4.8m,分体式大灯+贯穿式尾灯,续航520km
- 稍显逼格的10款混动SUV
- 卷的力度还不够狠?福特新款MPV配侧滑门,或仅售12万起
- 新款海豹05 DM-i上市!配高阶智驾仅售7.98万,“闭眼入”的神车?
- 长度5.5米的房车,能轻松睡下一家三口人,配8挡变速箱开着挺顺滑
- 风云T8:10万级混动SUV的全能王,续航1280km
- 领克900 EM-P震撼来袭!4秒破百+超级快充,这车要抢理想L9的饭碗
- 二代哈弗枭龙MAX亮相:智能加持,插混动力升级,家用SUV的新选择
- 最省油的本田SUV?最低油耗5.4L,一箱油跑98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