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很多人在等着Model Y在1月换代 , 却忘了它大概率会涨价 , 真正杀红眼的市场是低价车 。
“大概有20%的人明确说 , 先不买了 , 因为看到网上说Model Y估计在1月换代 。 ”有着限时尾款减免1万元政策的特斯拉门店 , 继续是人流攒动 , 但只有销售顾问明白 , 冲动消费的频率明显降低 。
相比手握25万元预算想电动SUV的消费者 , 盯着Model Y是否会换代 。 同样价位几家国产车的团队反而更放松 , 包括理想、乐道、极氪、智己、智界、阿维塔 , 已经都在12月把手里的牌出净 。 有3年0利率、有赠送换电券、有鸿蒙智行综合超过4万元的权益补贴 。
相对放松 , 因为一切要等Model Y焕新版出招后 , 才能见招拆招 。 而鉴于马斯克的种种举动向来不遵循常规规律 , 也没人能在眼前就保证 , 特斯拉会像2022-2024年那样 , 在1月准时出招 。
1月的价格战 , 不是打不打 , 而是怎么打2025年要打价格战 ,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 唯一的变数是 , 这会是整个行业继续像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那样集体参与 , 或是只有少数品牌有参与权 。
原地踏步就等于摆烂 , 市场中不乏比亚迪、吉利、理想、鸿蒙智行等各个细分市场的狩猎者 。
鉴于部分车企的2025年预计销量目标已出炉或被传闻 , 留给销售团队的压力 , 很夸张 。
零跑汽车在2024年1-11月已完成25万的全年既定目标 , 2025年将挑战50万辆 。 小鹏汽车在2024年预计能完成18万辆 , 2025年的目标是35万辆 。
今年预计完成13万销量的小米汽车 , 预计2025年挑战36万辆 , 如今15万产能的一工厂 , 已经被提升到了25万辆/年的产能 , 二工厂则会在2025年6月竣工 , 后半年开始提供产能 。
另外 , 在传闻中 , 比亚迪被预测2025年挑战500万以上年销量 , 理想汽车被预测2025年挑战70万辆以上的目标 , 甚至鸿蒙智行被传曾制定年销100万辆的目标 。
简言之 , 上述的6家车企 , 其销量目标相比2024年的增长预期 , 就接近180万辆 。 同时 , 包括加速转型的吉利汽车、不客气的奇瑞汽车 , 已经推出调整计划的长安、上汽、广汽 , 都有着销量增长的2025目标 。
200万辆以上的增长压力 , 再结合2025年特小年的开局 , 全球经济收缩的的大环境 , 基本上意味着 , 不能在2025年拿下开门红 , 后续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
截至目前 , 已经有2位知名人士 , 对2025年的汽车市场进行了研判 。 11月末 , 广州车展进行时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个人媒体上发文 , 汽车销量仅靠以旧换新是不够的 。 2025年农历除夕在1月28日 , 1月下旬的汽车消费欲会明显下降 。 所以崔东树个人建议 , 应尽早启动购置税减半政策 。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11月25日的公开观点也是一样 , 预计车市价格战会在1月开打 , 如果拉长现有刺激政策 , 能有效的保证市场平稳过渡 。 按照乘联会数据 , 自2017年至今的每一次特小年(春节在1月开始的) , 1-2月的汽车零售增速均为负数 。
【购置税减半提前启动?1月汽车价格战,将从15万元内开打】用年轻人的说法 , 对于所有参与激烈竞争的车企来说 , 2025年的开局都差不多是地狱级难度 。 那么换言之 , 如今被很多车企所警惕的Model Y焕新版 , 其实威力已经远低于之前几年 。
毕竟 , 20万元以上的同类市场里 , 消费者的可选择范围已经无限扩大 。 2024年11月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超7.3万辆 , 创下2024年最高 , 但如果横向对比来看 , 为8.24万辆 , 同比下降4.3% 。 而2022年11月 , 这一数字为10.02万辆 , 2023年同比下降了17.8% 。
3年的时间里 , 2022年特斯拉无优惠 , 2023年赠送价值8000元的保险 , 2024年则是5年0利率以及尾款减免1万元 , 合计综合优惠最大超4万元 。
很明显 , 它同样进入了以价换量的周期中 , 而且从Model 3焕新版的市场历程来看 , 在外观、配置、舒适度、智驾硬件都明显升级被涨价2.8万元之后 , 它的销量从此前的月销量破3万辆 , 快速跌入了不足6000辆 。
总之 , 以旧换新补贴和地方补贴 , 原计划都要在2025年1月结束 , 以旧换新补贴为2万元 , 地方补贴多数为1万元 。 那 , 留给2025年1月想买车的人 , 将是车价有比较明显的上涨 , 除非车企自己掏钱砸进来 。
但 , 以旧换新补贴能否直接在2025年1月初不间断的续上 , 这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 因为 , 如果继续 , 其实会失去下一次这一政策的刺激力度 。 从今年后半年开始 , 很多价格低于20万元的车型都乘上了以旧换新补贴的东风 , 比如小鹏MONA M03、小鹏P7+、吉利星愿、奔腾小马等 , 其销量暴涨很多方面是因为汽车销售的逼单 。
“明年1月就结束了 , 现在买便宜的多” 。 此类话术是个法宝 , 但 , 如果是延续以旧换新 , 那一方面会让之前着急买车的人觉得没占到太多便宜 , 另一方面是 , 对政策的信任程度打个问号 。
至于两个名人所说的 , 购置税减半 , 是否能是个好的办法 。 效果也待进一步验证 , 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低于50% , 同时购置税减半一般也不涉及30万元以上的豪华品牌燃油车 。 影响的幅度非全局 , 不过对于要买燃油车过年的人来说 , 将是个好消息 。
15万元以内 , 成为车市绞肉机2025年是车市真正淘汰赛的开始 , 这是2年前还没人相信的观点 。 正如当时李想说 , 所有多挡插混的车企都会陆续跟上增程一样 。
支持这一观点的人 , 从最初的理想汽车李想 , 逐步拓展至长安汽车朱华荣、吉利汽车李书福、华为余承东、蔚来汽车李斌、零跑汽车朱江明、小米汽车雷军、小鹏汽车何小鹏的观点或行为上 。
借由这些企业已经带来 , 即将带来 , 2025年1月将发生的 , 肉眼可见的趋势是 , 将以20万元的价格为分水岭出现越来越大的两极分化 , 以及更重要的是 , 15万元以内的市场竞争 , 会是近几年最激烈的 。
从新车的产品节奏上看 , 2025年1月前后发布的重磅新车如下:
吉利银河星舰7于12月7日上市 , 限时起售价9.98万元 , 这个价格已经是杀疯了的状态 。 比之前主流预期便宜了1万元左右 , 也是直接对比亚迪亮剑 。 它的竞争逻辑和吉利星愿一样 , 错位竞争 。 比指导价10.98-14.28万元的比亚迪宋Pro DM-i优惠后还能便宜近1万元 , 而整车的产品力 , 却是和比亚迪宋PLUS相当 , 甚至是很多角度上超越 。
另外 , 它也会给燃油SUV极大的压力 , 尤其是合资品牌的主流SUV 。 本田CR-V、丰田RAV4、本田皓影等 , 现在的入门价早已低于14万元 , 上汽大众则是推出了途岳XR , 把价格降到了限时7.99万元的价格 。 交出的销量数字虽然距离巅峰有下滑 , 但也还是表现不错 。
本田CR-V的月均销量仍然在1.5万辆以上 , 1-10月累计15.57万辆;丰田RAV4累计13.28万辆 , 月均1.3万辆 。 很显然 , 随着吉利银河星舰7的上市 , 燃油SUV们身上的压力 , 将会非常大 。
而吉利身上 , 也不止这一个杀招 。 因为领克和极氪的合并 , 它们有了更高的效率 , 更低的成本 , 再看整个吉利如今每一款都有爆炸性的低价 , 12月内 , 还将有下一款新车 , 延续星舰7的逻辑 。
极氪X基本完成清库后 , 领克Z20将顺势取代它 。 11月下旬 , 领克Z20已经在广州车展启动预订 , 先享价14.6万-16.1万元 , 比极氪X的价格更低 , 全系0-100km/h加速5.3秒 , 基本上能坐实15万元的同级最佳钢炮位置 。 而按照整个吉利如今杀疯了的状态 , 领克Z20很有可能直接冲进比11.98万-16.38万元亚迪元PLUS的价格区间 。
而跟随着吉利、比亚迪、小鹏等的广汽埃安 , 也在酝酿1月的新动作 。 埃安UT鹦鹉龙将预售 , 官方称预计售价10万元 。 长宽高4270*1850*1575mm , 轴距2750mm , 数据上比比亚迪海豚更大 。 而按照埃安一贯的产品思路和定价策略 , 它会直逼目前市场里的代表车型-吉利星愿 。 截至目前 , 吉利星愿在市场里的杀伤力极大 , 6.98-9.88万元的售价区间和比亚迪海鸥相仿 , 但尺寸和续航却与更贵的比亚迪海豚相同 。
看着吉利星愿所取得的成绩单 , 上市49天 , 销量破3万辆 , 埃安UT鹦鹉龙也不会差太多 。 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 , 基于上市不久埃安RT的逻辑 。
在一款新车爆款之后 , 埃安会带来同类细分市场的相关作品 , 而因为其成本控制能力、研发创新能力等储备不错 , 也就很快能获得后发优势 。 埃安RT上市首月销量破万 , 为11811辆 , 甚至超越了产品特征点基本上完全相同的当前市场爆款 , 小鹏MONA M03 。
很显然 , 新一轮头部车企在15万元内布局的新车 , 把之前各家PK后打成的价格默契 , 又进一步向下拉动了1万元 , 甚至更多 。
写在最后:其他的市场不会开打价格战吗?答案是会 , 但大概率发生在2025年3月开始 , 而不是1月 。 因为按照目前几家头部车企所公布的相关新车计划 , 问界M9和理想L9的竞争者腾势N9会在第一季度上市 , 问界旗下又贵又走量的新车问界M8会在第一季度上市 , 同时现有的问界M5预计下调价格 , 问界M7预计上调价格 。
理想的i系列纯电动SUV , 预计会在第一季度上市 , 小米的SUV可能在1月发布 , 北京车展前后上市 , 随着二工厂在6月竣工 , 下半年可能开始交付 。 特斯拉对市场的影响力仍在 , 但因为华为、小米、理想、比亚迪的加入 , 今年上半年 , 才是新一轮价格战全面开打的时间点 。
- 新本田CR-V提前上线,外观再做调整,回归五座布局!
- 星途新能源辉煌之路:年销十万提前达成,“概念双星”展望未来
- 本田ADV350提前看,明年引入就是你的菜,但只适合轻度摩旅
- 续航1500km,奇瑞固态电池迎来新突破,燃油车或将提前被淘汰
- 变速箱报废前,会出现这7个“征兆”,修理工:别让爱车提前罢工
- 双十一提前了?这几款经典车型来“跳水”了
- 劳动法提前多少天解除合同
- 华为畅享9手机屏幕碎了怎么办?
- 安徽高招部分提前批次投档线和排名公布
- 提前做好哪些细节,就能避免后期装修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