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是蜀汉的官员 , 是巴蜀本地人 , 他的老师是力主刘禅投降的谯周 。陈寿因为不肯依附黄皓专权而屡次被打压 。他在蜀汉为官的经历是不愉快的 。
西晋统一天下之后 , 陈寿得到司空张华的欣赏 , 撰写《蜀相诸葛亮集》 。晋武帝司马炎看完之后大为赞赏 , 陈寿因功封为著作郎 , 他的史学才华也得到众人的欣赏 。
后来他又写了《三国志》共计六十五卷 , 比较巧合的是陈寿65岁去世 。
当时撰写的不止陈寿一人 , 夏侯渊的曾孙夏侯湛也在撰写《魏志》 。当他看到陈寿写的 , 马上就将自己写的毁掉了 , 觉得不如就不写 , 这就是古代文人的风骨 。
【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 写三国志的陈寿是什么时期的人】

文章插图
陈寿死后 , 范頵上奏称陈寿的《三国志》具有:
辞多劝诫 , 明乎得失 , 有益风化 , 虽文艳不若相如 , 而质直过之 , 愿垂采录——《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说《三国志》具有劝诫之言 , 阐述前人的是非得失 , 对今世的教化大有裨益 。于是皇帝下令去陈寿家中抄录其书 , 最后使得《三国志》流传开来 。
也有说法晋惠帝在看过《三国志》后当即下诏 , 命令全国百姓每家每户都要抄写《三国志》 , 这使得三国故事被人熟悉和流传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 当然我对这个每户都抄的真实性持保留态度 。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三国志》不仅仅是真实记录历史 , 而且带有教化价值观 , 对西晋社会教化有利的一本史书 。
这些价值观都是由陈寿输出的 , 陈寿的立场对《三国志》的撰写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 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

文章插图
陈寿之前是蜀汉官员 , 但写《三国志》时是晋朝的官员 , 所以就以魏为正统 。因为晋是从魏手中接过天下 。如果魏不是正统 , 那晋自然也不是正统了 。
曹操的传记称为《武帝本纪》、孙权的传记称为《吴主传》、刘备的传记称为《先主传》 。
《三国志》为什么称为纪传体断代史 , 从上面三个传纪的差别就可以看出来了 。本纪是用来记录帝王的事迹 , 列传记载各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 。
吕布、刘表、袁术、袁绍、刘璋等割据一方的人物都用传记的 , 现在刘备、孙权这种已经称帝的人也用传记 , 显然将吴、蜀进行矮化 , 矮化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魏的正统性 。
对于接班人的记载 , 《魏书》中记载:文帝纪、明帝纪、少帝纪 , 《蜀书》记载后主传 , 《吴书》记载《三嗣主传》 , 将好几个继任者都归结为一个传记 , 显然又是一种态度 。
陈寿对司马懿也是以“宣王”二字代替 , 因为司马懿被晋朝追封为宣皇帝 , 庙号高祖 。在记载中对司马懿作了适当的美化 , 对司马懿的对手曹爽进行一定程度的矮化 。
这是陈寿作为晋官身份对《三国志》的影响 。
接下去聊一聊陈寿对自己原来的蜀汉是什么态度 。

文章插图
陈寿的父亲在失街亭时受到髡刑 , 这个处分是诸葛亮给的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来掌权时对陈寿也不怎么友好 。这些经历会对陈寿写《三国志》会产生一定影响吗?
因为司马炎对诸葛亮特别欣赏 , 曾经说过:善哉 , 使我得此人以自辅 , 岂有今日之劳乎!这是皇帝的定调 , 《诸葛亮传》中肯定是以正面形象出现 。
《刘备传》中对刘备和诸葛亮这种关系 , 以及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作了高度评价:
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 , 而心神无贰 , 诚君臣之至公 , 古今之盛轨也 。
不过当你翻开《蜀书》的《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时 , 你会发现里面好多对诸葛亮不利的材料 , 与《诸葛亮传》形成鲜明对比 。

文章插图
- 公孔雀开屏还是母孔雀开屏好看 母孔雀开屏还是公孔雀开屏-
- 质检员是做什么的 工厂质检员是个什么样的工作
- 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 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
- 顾客感知价值名词解释 顾客感知价值的核心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权衡
- 页岩是沉积岩吗 气体从哪里进入
- 12星座守护花以及花语 十二星座的守护花是什么样子的
- 民国32年是哪一年 民国32年是哪一年-
- 石家庄哪个区最繁华 河北石家庄哪个区经济最发达
- 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 上榜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
- 西游记原版到底有多恐怖 西游记原著是否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