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韩国首都是哪里 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 。
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 。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

战国韩国首都是哪里 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因为种种原因,几乎都有迁都的情况 。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国,曾经定都安邑,后来迁都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再比如赵国这一诸侯国,在定都邯郸之前,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定都 。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韩国,和魏国、赵国一起瓜分了晋国,所以并称了三晋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在近200年内,先后四次迁都呢?
战国韩国首都是哪里 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一、从韩原迁往平阳
首先,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和魏国、赵国一样,韩国君主的先祖,曾是晋国的卿大夫 。
在周朝时期,卿大夫拥有自己的封地 。对于韩氏来说,被晋国分封到韩原(今陕西韩城),这可以视为韩国的第一个都城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已经没有实权了,类似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只能说是一个傀儡君主了 。
在此基础上,韩氏需要和魏氏、赵氏等卿大夫争夺晋国的城池 。对于韩原这一都城来说,在地理位置上偏向于秦国,也即不在晋国的核心区域 。
战国韩国首都是哪里 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晋国的核心区域,在今山西省一带,山西省的简称也是“晋” 。因此,韩氏选择将都城从韩原迁往平阳 。在春秋战国时期,平阳这一城池,主要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平阳依山傍水,又靠近晋国的核心区域,十分有利于跟赵氏、魏氏抢夺资源 。
在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不止魏氏、韩氏、赵氏这三家,所以,韩氏的这一迁都,不仅能够争抢资源,也有助于提升自己在晋国内部的地位,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下出局 。
二、从平阳迁往宜阳
公元前424年前后,也即三家分晋的过程中,韩国将都城从平阳前往宜阳,宜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相对于平阳,宜阳地处中原的核心区域 。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是因为晋阳之战后,伴随着智氏的灭亡,晋国内部已经形成了魏赵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换而言之,晋国被彻底瓜分,已经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
在此基础上,韩国的当务之急,已经不是争夺晋国的城池,而是尽快逐鹿中原,在中原的核心区域,也即今河南省一带站稳脚跟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今河南省一带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
战国韩国首都是哪里 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比如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就东迁洛邑,也即迁都到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所以,韩国也选择迁都到这一区域,有助于获得更多的人口,吸引更多的人才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韩国后来不在宜阳定都了,不过,宜阳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秦国和韩国就爆发了宜阳之战 。
宜阳之战中,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 。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
三、从宜阳迁往阳翟
到了公元前408年前后,韩国再一次迁都,这一次是将都城从宜阳迁往了阳翟(今河南禹州) 。对于阳翟这座城池来说,地处伏牛山脉和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贯穿其中,这无疑是适合定都的地方 。
在古代历史上,很多朝代都选择定都在靠近河流的地方,这不仅是为了获得水源,也是河流附近的农业条件比较好 。
在战国时期,韩国之所以迁都阳翟,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是因为早在夏朝时期,阳翟就曾是都城,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相对于其他城池,阳翟是比较繁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