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碳指什么

碳中和的碳指什么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 。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
碳中和的作用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 。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
碳中和的意义这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倡最实在的就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比如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少用空调器,多使用节能灯,倡导节俭而绝不浪费资源,这就在实际上采取了“无碳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己或其他工业、生活中对环境增加的碳排放通过另外的环保方式减少,实现一种中和 。
二氧化碳太多会出什么间题二氧化碳的保温能力很强,不过二氧化碳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突变而走向灭绝 。所以说实现碳中和是全球都要解决的事情 。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碳达峰),才能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 。
中国201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了140.9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7%以上,远远超过了排在第二位的美国(11%) 。西方国家碳达峰相对比较早(欧洲在1990年左右,美国在2006、2007年左右) 。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一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 。可以看出,中国的碳中和压力比西方发达国家大很多 。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碳峰值和碳中和什么意思?碳排放峰值就是预测出的将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 。本质上说就是反映出将来能源的最大消耗量 。碳中和是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绿色发展第一次有了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绿色经济有了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碳中和就是环境危机带给我们的机遇,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变不利为有利,将负外部性内生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巨大的碳中和产业 。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节能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包括提高能效和减少能源需求 。例如我国钢铁、建材、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如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亿吨 。
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可有效减少碳排放 。低碳能源主要是天然气,非碳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降低高碳能源和碳排放的主力 。我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中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排放峰值
碳达峰中的碳指的是什么碳达峰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
所谓“碳达峰”,主要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历史最高点“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且不再反复的历史拐点 。
谈“碳达峰”一般都涉及区域或行业和时间点,区域包括地域、省域、国家,目标是全球,行业一般按照第一产业大类区分,时间点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年月日 。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二氧化碳的源和汇 。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时,大气二氧化碳的源主要是海洋和地幔以及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汇是陆地植物,海洋上的部分吸收也属于汇 。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大气二氧化碳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人和动物的呼吸,陆地植被的破坏及生物体燃烧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的吸收是最主要的汇,由于二氧化碳多种性质的应用,工业自身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总之,人类活动已经对二氧化碳的源和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