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史学著作是

北宋最著名的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
它由司马光主编,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名句摘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资治通鉴·汉纪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八》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资治通鉴·魏纪五》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人皆作之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史学的巨著,请问是谁写的著作?北宋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史学巨著,就是流传千古的《治资通鉴》 。
《治资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著,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可以与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 。
是中国人必读的史书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必了解的经典 。
宋代最著名的史学著作是什么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人留下的史学著作虽然非常繁富,历史编纂学的水平超越了前人,但作为人类的认识工具之一,它对于人类历史认识的推进作用却微乎其微 。就这一点说,还比前人退步了 。
北宋史学成就代表是什么?作者是谁?这部史书记述了哪些时期的历史?书名的意思北宋史学成就代表是《资治通鉴》 。该书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后周世宗显徳六年(959)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即从三家分晋以来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这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 。他从小就喜欢读史书,并且撰写了很多史书,比如《历史图》等 。
《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治道"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通过历史事实,为帝王提供可资借鉴的统治经验和教训 。
《资治通鉴》
完成这样一部史学巨著,靠司马光一人是有困难的 。司马光选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共同撰写,从而使《资治通鉴》的质量有了进一步保障 。
近代以来,研究《资治通鉴》的人越来越多,"通鉴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哪个人写的?《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而成,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创作前后总共历时19年 。这本书中所提到的经验和教训为后人的朝代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中国的史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关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前后涵盖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以时间和事件为主要题材,总共有294卷 。在《资治通鉴》中有许多关于政治和民族的故事经验,以及各种政治人物和文学家的评价,指出了国家的兴衰问题和民族的存亡问题 。《资治通鉴》的书名由宋神宗根据它的主要内容取名得来,它名字也是为了让各位封建帝王和史学家们明白政治服务的重要性,增强了后来人们的政治服务意识 。
创作背景司马光的知识不仅来源于他的刻苦好学,也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着重培养,他从小便聪明懂事,深受父亲的重用和喜爱,父亲也经常将他介绍给同行的密友,让他耳濡目染,获得在政治上的见识,在当时也有许多大臣和名士非常欣赏司马光的聪明伶俐 。后来司马光觉得历史典籍过多,不方便学者查阅学习,所以他根据各种历史典籍文献的摘要重点,编制了最初的8卷,在之后也有众多的史学家继续编撰,宋神宗继位之后便赐予了其《资治通鉴》的名字 。
《资治通鉴》的意义【北宋著名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是最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司马光突破了传统的编年体旧例,开创了以年为单位的有目录的多功能史书,《资治通鉴》经过后人的思想整理后,不仅有显著的贡献效果,更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历史,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资治通鉴》也反映了历代的君臣关系和政治安危,告诫人们以史为鉴,维护天下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