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成灾”,2毛一斤卖不动,顾客却吃不起,问题出在哪?( 二 )



西瓜2毛钱一斤还卖不动?真是太贱了吧,我们这里都快卖到2块钱一斤了,还记得小时候到了夏天,西瓜都卖两三毛钱一斤,买西瓜的时候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里背,现在的西瓜也可能是因为个儿大,买的时候都是半个半个的买,真的是贵到了吃不起的地步 。
我们胶东这里有本地瓜,也有外地来的西瓜,宁夏西瓜和东北西瓜在我们这里卖的很是火热 。本地瓜到现在这个时候能卖个7、8毛钱一斤,但是个头小,不是特别甜 。昨天去摊上买西瓜,挨个卖瓜的打听了一下,东北西瓜1块2毛钱一斤,宁夏西瓜更贵,1块5毛钱一斤 。这卖价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了,那为什么有的地方还会出现西瓜荒,卖不出去呢?
首先一点原因肯定是供需不匹配 。就比如说宁夏西瓜吧,可能在当地并不怎么值钱,但是运输到外地,因为它的品种比较好,吃起来甜而且个头大,卖价就上去了 。可是往外贩卖本来成本就比较高,有的瓜农家里的西瓜种植面积也不是特别大,于是也就不愿意往外贩卖,在当地就卖了,那肯定是不会有多高的卖价 。同样是外地来的宁夏西瓜,在我们这里就卖1.5元一斤,乡下一个亲戚说,拉到他们那里卖的,才7毛钱一斤 。
前面说的可能是主观原因,也有一部分客观原因导致了西瓜出不去,又不能让买家进来 。像河南的西瓜,我是没有吃过河南西瓜,不过听说他们那的西瓜口感也不错,可是却有很多都烂在了地里,运不出去也卖不动 。因为河南那个地方限高限宽的特别多,大型运货车辆很难进出,物流不方便,也就没人去那里收购西瓜,贩西瓜了 。
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物流这么方便,不应该出现想卖的卖不出去,想吃的还买不到这种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营销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方法 。
大家可以试着看下原因,也许你会发现,西瓜的问题不仅仅是西瓜的问题,在香蕉、苹果、橘子、橙子等等水果上都有反应 。
这个体会太深,我家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缺乏种植相关信息,尤其是市场供需相关的信息,很多人种植还是按照老黄历,以为种了就能卖,吃苦受累从来不怕,但对市场供需信息掌握度严重不够,导致了大量的盲目种植,尤其是当遇到丰收的好年份,农民收入增加,第二年会有大量的农民跟风种植,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当下很多农民的现代农业素质,有待提高 。

西瓜的特性决定了西瓜的上市时间很集中,当大量集中上市的西瓜进入市场流通,西瓜也就很难有好的价钱了,甚至有时候,西瓜的卖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白白辛苦一年 。也因为西瓜的集中上市,市价不高,从事西瓜收购的商贩,观望情绪比浓厚,往往不敢急于出手,毕竟他们也承担了相当的风险 。
很多地方出于道路保护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在道路上增加了很多限高或者限宽的道路设施,导致很多大型运输车辆在某些区域,不能自由同行,使得本就滞销的西瓜,雪上加霜,然而采用小型车辆,又会增加很多运输成本 。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城市管理不管肯定是不行的,那样必然会无序,管的严格了,也限制了很多人的生计,但从长远看城市管理还是会越来越严格,这也导致了,城市中的小商贩数量减少,人们更多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从商超购买西瓜和其他水果,而商超的成本远比普通的小商贩高很多 。

所以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边是瓜农的滞销,而另一边却是作为消费者的无奈高价买瓜,甚至有些人喊出了买不起的口号,而这个问题,真的不仅仅在西瓜上有,其他很多的果品也都存在这个问题,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方面的所能做到了,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提高改善,才是农民增产增收真正路径,也是消费者真正能得到实惠的根本 。
前几天单位有事,刚好出差至河南 。大热天的,买个西瓜解渴一下,一下车看到满街都是西瓜在促销,有的还做“买五斤送一斤”的活动,一斤2毛,这不等于在白送吗?这种奇怪现象估计五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吧 。走到西瓜摊位上,瓜农用渴望又无奈的眼神看着你,生怕我这个客源来了又不买 。由于今年西瓜特大,买了一个12斤,共付了2.4元 。想想我们深圳一斤西瓜都卖到5地,这个西瓜在深圳至少可以到60元,相距如此之大 。看到此番凄惨的情况,瓜农注定今年一定是大亏 。坐在摊边,跟老板大概聊了一下:瓜农说今年河南天气不错,西瓜大丰收 。本想靠这个赚点钱,没想到亏得狠 。

第一:西瓜大丰收,一时间全涌上市,导致供大于求 。而西瓜又有新鲜保质周期,导致市场出现过度饱和,而产生滞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