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果“败给”笑果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陶淘编辑:曹杨
走到第五季的《脱口秀大会》 , 陷在了舆论的漩涡中 。
实际上 , 本季《脱口秀大会》的话题热度并不逊于往届 。
#House的炒股段子被戏称为“脱口秀第一股”# , #孟川说李诞的腹肌是虾线#、#王建国出门没有人情全是事故#等上百个话题 , 在一个多月间频频登上全平台热搜 。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 , 截至10月7日22时 , 《脱口秀大会5》获得网络综艺热度日冠16个 , 仅8月31日 , 《脱口秀大会5》的全网上榜相关话题就达到了62个 , 其中60个在微博 。
笑果“败给”笑果
文章图片
来源/猫眼专业版燃次元截图图/《脱口秀大会5》热度有关数据
“《脱口秀大会5》并不缺乏精彩内容 , 尤其是新人的表现相当亮眼 , 比如黄大妈、毛豆等 。 当然 , ‘老人’也有更上一层楼的 , 比如小佳、House、徐志胜等 。 ”多位《脱口秀大会》的老粉均对燃次元表示 。
但伴随着观众对“周迅忘记拍灯”、“拉宏满灯晋级”、“离婚梗、公司内部梗 , 反复使用”等问题的诟病 , 不仅《脱口秀大会5》的争议声与日俱增 , 其豆瓣评分 , 更是创下了该系列综艺的新低4.9分 。
表面来看 , 这是因为王牌综艺陷入了“综N代”共有的困境 。 而冰川之下 , 或许是《脱口秀大会5》背后 , 成立了8年的笑果文化 , 也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 。 独孤求败的笑果 , 未能实现自我突破 。
“当何广智、思文、程璐等老演员在熟悉的内容上被透支之后 , 笑果文化的活力就明显衰退了 。 ”喜剧行业长期观察者丛生表示 , “笑果文化昔日的战略 , 导致了今日人才青黄不接 , 也很大程度上使之陷入了困境 。 在资深演员都被‘盘透’之后 , 如今的笑果文化 , 最大的竞争对手 , 是过去更‘好笑’的自己 。 ”
2017年 , 在谈到公司发展战略时 , 李诞就曾说过 , “我们喜欢这个市场只有我们 。 不要有第二名 , 不要有竞争 。 ”
据虎嗅报道 , 笑果文化的元老级人物史炎也曾透露 , 笑果文化在一些项目中 , 曾限制了自己的演员与其他厂牌演员同台演出 。
“这就使得笑果文化虽然一时构建了人才壁垒 , 但与其它厂牌从业者之间存在沟通不足 。 ”丛生还谈到 , 在综艺的吸附力下 , 其它厂牌的演员流入笑果文化的比比皆是 , 但反之则少之又少 , “单向流动之下 , 行业的流动性未能被充分打开 , 这对于笑果文化与脱口秀行业 , 都非常不利 。 ”
正因如此 , 尽管据笑果文化统计的数据显示 , 近十年来 , 脱口秀厂牌从前笑果时代2012年的7个 , 增加到了如今的200个和1000位演员 , 但行业虚幻的繁荣之下 , 是笑果文化之外 , 绝大多数厂牌依旧艰辛的生存现状 , 以及内容的良莠不齐 。
“最近4年来 , 大部分脱口秀线下演出的价格上涨幅度依然很小 。 ”浸润在脱口秀行业十年的北京喜剧中心运营宋启瑜告诉燃次元 , 票价几十元的脱口秀 , 仍是市场上的主流 , 能够单场票价过百元的 , 也就只有笑果文化和单立人 。
笑果“败给”笑果
文章图片
来源/大麦网燃次元截图图/近期北京脱口秀演出票价
脱口秀演员兼编剧霍霍司机也透露 , “行业中半数的全职演员 , 都在笑果文化 , 其他厂牌少之又少 。 并且 , 目前行业中脱口秀演员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 除了顶流演员之外 , 线下明星与普通演员之间 , 差距也非常大 。 ”
丛生直言 , 不难看出 , 脱口秀的人才结构相对不平衡 , 笑果文化的演员如果才思枯竭 , 内容就很难推陈出新 。
“无论是透支旧梗 , 还是寻求网红咖为自己的王牌综艺带流量 , 都会透支观众对节目和厂牌的信任 。 只有积累沉淀 , 造血新人 , 同时对行业同仁海纳百川 , 或才是笑果文化发展的王道 。 ”
口碑扑街
步入第五季的《脱口秀大会》 , 或正面临观众审美疲劳的危机 。
为了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 , 提升流量和关注度 , 燃次元接触到的多位综艺老粉纷纷表示 , “这档综艺开始‘乱投医’了 。 ”
首先 , 就是嘉宾的选择与节目的整体需求匹配度不高 。
“节目组选择周迅、那英来当嘉宾 , 估计是因为两位的咖位大 , 节目组想借此破圈 , 但很显然 , 她们俩都不太适合《脱口秀大会》 。 ”对于节目之初的嘉宾阵容 , 观众佳佳如此评价道 , 尤其是周迅 , 她似乎全程“get”不到选手们的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