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世人都说 , “飞鸟尽 , 良弓藏;狡兔死 , 走狗烹” , 这些帝王权术是一个帝王无情无义的证明 , 无论在登上帝位之前 , 对有功之人有过多少承诺 , 在新帝登基后都抵不过所谓的功高震主 。
曾经在楚汉之争中 , 大力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韩信最终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 而在韩信死前曾留下一句遗言:“吾不用蒯通计 , 反为女子所诈 , 岂非天哉!”那么为何这句没有任何诅咒 , 只是感叹的遗言刘邦听到后会背脊发凉呢?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从平民百姓到手握兵权
公元前231年 , 韩信出生于一户平民百姓家庭 , 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年代 , 底层的百姓可以说是吃不饱穿不暖 , 不仅如此 , 作为社会底层 , 他们还是所有贵族欺辱和剥削的对象 , 而韩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 没有人会想到 , 生活得如此艰难的韩信会拥有一身用兵才能 。
大约在韩信20几岁的时候 , 天下大乱 , 各方都爆发了起义来对抗秦朝的暴政 ,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 , 心中想要成就一番功业的韩信也想投身这样的时代洪流之中 , 不过没有钱、也没有兵的他只能选择投奔他人 。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一番斟酌下 , 韩信去往了当时最有实力的项羽帐下 , 可是项羽并未看到韩信的才能 , 尽管当时韩信给项羽提了很多的想法 , 但都没有被采用 , 韩信自知 , 在这里他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 此处不留爷 , 自有留爷处 。 在项羽处受到挫折之后 , 韩信选择了去投奔刘邦 。 可是 , 在这里他仍旧没有得到重用 。
韩信只能在刘邦的营帐中做做管理仓库的小活儿 , 根本得不到上战场的机会 。 好在 , 韩信在这里认识了一位赏识他才能的知己——萧何 。 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下 , 刘邦才十分冒险地重用韩信 , 并将其封为“大将军” 。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不过 , 韩信的才能的确对得起刘邦的这份冒险 。 在得到萧何的举荐之后 , 韩信便竭尽全力为刘邦谋划 , 帮助刘邦夺取了关中之地 , 还多次解救刘邦于危难之中 , 更是用兵如神 , 扭转了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劣势 。
由此来看 , 韩信确实是对得起刘邦当初的知遇之恩的 。 而在这时 , 刘邦与韩信之间还是相互信任 , 没有太多的嫌隙 , 但随着韩信立下的功劳越来越多 ,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再那么稳固 。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轻信小人 , 功高震主
刘邦与韩信两人关系破裂少不了一人的运作 , 那就是蒯通 。 这位人物在韩信灭齐时 , 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但是也是他献出计策 , 让韩信叛刘邦 。
公元前204年 , 韩信受刘邦命令率领大军进攻齐国 , 与此同时 , 刘邦又派了手下的说客郦食其前去齐劝降 , 郦食其也不负刘邦所托 , 短短时间内真就把齐国的国君说动了 。
而这时 , 韩信率领的大军也即将逼近齐国 , 却又听说了郦食其已经兵不血刃 , 让齐国投降了 。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知道了这个消息的韩信 , 准备不再攻打齐国 , 可就在这时 , 蒯通跳了出来劝告韩信 , 他认为 , 韩信应当继续攻打齐国 , 因为这是刘邦让韩信做的 , 尽管齐国已经准备投降 , 但那并不是因为韩信的铁腕手段 , 更何况 , 刘邦尚未下令让韩信停止进攻 。
另一方面 , 蒯通告诉韩信 , 如果将齐国投降一事记为郦食其的功劳 , 那么就会显得韩信太过无用 , 毕竟跟随刘邦多年来 , 韩信不过才占领了几座城池 , 而如今 , 郦食其却可以短短时间让齐国投降 , 相比之下 , 将来的刘邦会更加重用郦食其 , 轻视韩信 。
韩信相信了蒯通这一番言语 , 于是真的进攻齐国 , 而齐国则认为是汉军不守承诺 , 违背了信义 , 便杀了前来游说的郦食其 , 还趁乱逃到了楚地 , 去寻求项羽的帮助 。
【历史故事】大将韩信死于吕后之手,死前一句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文章图片
齐军原本就打算投降 , 戒备并不森严 , 再加上韩信本就用兵如神 , 所以攻下齐地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 为了更好的接管齐地 , 韩信又听信了蒯通之言 , 给刘邦送去了一封书信 , 希望刘邦能够封他为假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