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要每天戴帽子了。”
92岁的孙爷爷(化名)一周前在浙大二院整形科做了头顶的皮肤鳞状细胞癌切除手术:“这个头顶的疙瘩长了有两三年了,一直没往癌方面想。”
由于秃顶了几十年,平时也不太注意防晒,孙爷爷的头顶满是日晒导致的色素沉淀,头顶正中还凸起了一个直径大约1.5cm的小疙瘩。
“疙瘩是慢慢长大的,一开始小小的,也不痛不痒,后来长大了才会发痒,后来还会破溃、流脓,这才来看医生的。”
皮肤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早期病例治愈率高
浙大二院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包祺是孙爷爷的主刀医生。
他安慰孙爷爷:“你的病灶的大小在我们科的手术病例中其实是算小的,目前也没有淋巴结转移,尚属于早期,而且皮肤鳞癌本来就属于惰性的肿瘤,5年治愈率大于90%。”
浙大二院整形科每年大约要接诊四五百例皮肤癌患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皮肤癌的主要病因是紫外线过度照射,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是相应提高的;不过只要没有转移,大部分的皮肤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早期是可以治愈的。”
“老年斑”?
其实是会癌变的日光性角化病
“孙爷爷头上的鳞癌是由日光性角化病发生癌变形成的,他起初以为只是个老年斑。”
包主任说,皮肤癌多发于老年人,但许多患者会将其误认为老年斑而没有及时就诊:“我见过最大的鳞癌病灶,来就诊时已经长得整个头皮都是了,直径有15-20cm。”
老年斑,老年人的一种皮肤退行性变,大小不等,扁平或稍高于皮面,表面光滑,呈棕褐色;
日光性角化病,多发于老年男性,因长期日晒导致,是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斑块,早期和正常肤色差不多,然后慢慢变深为暗褐色,周围轻度红晕,表面粗糙。
“临床有20%的日光性角化会发生癌变,而且两者的发病人群是比较重合的,不过日光性角化病病变发展缓慢,而且症状也能够区别——如果觉得自己的‘老年斑’形状不对称、边界模糊,最好都去医院确诊下;如果发生破溃,那可能就是已经癌变了。”
包主任提醒,日光性角化病其实就是日光所致角质形成细胞向肿瘤转化的早期临床阶段,即皮肤癌癌前病变;老年人、浅肤色人群和慢性长期日光暴露者,都要警惕。
晒伤过一次
皮肤癌风险就会提高长期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是皮肤癌主要病因
“长期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皮肤癌发生的罪魁祸首。”
适当地晒太阳能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骨骼生长;但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不仅会导致皮肤的急性损伤(晒红晒伤),还可引起慢性损伤(光老化、皮肤癌),甚至影响到皮肤的免疫功能(损伤皮肤DNA的修复能力)。
包主任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紫外线会与皮肤中的黑色素发生反应,这是防御太阳的第一道防线;但当紫外线辐射量超过皮肤内黑色素的承受量时,就会发生晒伤,导致疼痛,发红和起泡。
“因而皮肤越黑,越易晒黑,但难晒伤;而皮肤越白,越难晒黑,但容易晒伤。”
文章插图
据临床研究,如果有过晒伤的历史,即使只有1次,也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如果晒伤超过5次,患恶性黑素瘤的风险会增加1倍。
“紫外线所导致的DNA损伤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老人发生皮肤癌的概率要比年轻人高得多。”
皮肤癌最常见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其中转移率最高的是恶性黑色素瘤,其有易感基因,更多发于欧美白种人,中国的发病率不高;基底细胞癌多发于中面部(脸上眼睛以下嘴巴以上),鳞癌则更多见于头顶、面部、手背等,后两者更多地由日晒引起。
“每年接诊的皮肤癌患者中,恶性黑色素瘤大约占到1/10,其他均为恶性度不高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癌患者,可防可治。”
户外活动
建议用SPF30+以上防晒霜出门戴口罩是不是就不用涂防晒了?
“其实像孙爷爷这样的早期病例,术后的复发几率是很低的,并不需要做化疗,但只有一条,就是要做好防晒,像现在这个季节,防晒霜、帽子、伞,可以都用起来。”
包主任指出,日光中诱发皮肤癌的紫外线光谱波长为240-320nm,即短波段紫外线UVB,其致癌机制主要为对皮肤细胞DNA造成损伤,如果DNA损伤修复能力不足,就会使损伤的DNA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突变,从而形成癌细胞。
“防晒霜中的SPF就是UVB防护能力的标志,主要防止皮肤即时的晒红晒伤。”
- 无症状感染者|新疆(含兵团)昨日新增2例确诊病例 5例无症状感染者
- 三河|河北三河昨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新冠病毒|警惕!刚刚通报:又一地出现奥密克戎
- 三河市|河北省三河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
- 首发|河北三河1月26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河北区|天津河北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
- 三河市|河北三河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行程轨迹公布
- 风寒|大寒到,谨记防寒防病
- 心电图|【科普】心电图上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