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深圳王光锁团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华南首例小儿胸外科手术

【手术|深圳王光锁团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华南首例小儿胸外科手术】今日采访人员获悉 , 7月30日在浙大附属儿童医院胸外科教授谭征的指导下 ,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王光锁团队顺利完成华南首例机器人小儿胸外科手术 。 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是外科领域划时代的新技术 , 能够达到更接近理想的手术效果、更小的创伤和更大的患者适用范围 。
手术|深圳王光锁团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华南首例小儿胸外科手术文章插图
机器人手术由医生操作操控器 , 指挥机器手臂进行手术 , 较以往胸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可操控性 。 此外 , 其拥有独特优势 , 如360度操作能力、清晰的暴露等 。
手术|深圳王光锁团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华南首例小儿胸外科手术文章插图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依托成熟的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平台、小儿胸外科的雄厚基础和医院综合实力 , 近日重新启动小儿胸外亚专科 , 进一步总结推广儿童胸外科围手术期新技术和规律 , 更好的服务小儿患者 。
7岁女孩小优优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被医生发现她的胸腔里长了颗“小豌豆” , 诊断是后纵隔占位 , 从优优出生开始 , 这颗“小豌豆”也在她身体里悄悄地生长着 。 优优最开始倒是没有明显的不舒服 , 与其他小朋友一样 , 觉睡得好 , 饭也吃得香 , 优优妈妈看她健康活泼 , 也不想孩子小小年纪就被推进手术室 , 怕给她留下心理阴影 , 就没去做手术 。 一段时间过去 , 优优吃饭吞咽时总感到有些阻碍 , 今年年初优优妈妈带她复查 , 发现优优那颗纵隔肿瘤近年来逐渐增大 , 已长大到5*6厘米 , 柠檬大小 , 位于心脏后方 , 跨越左右胸腔和部分腹膜后 , 与食道关系密切 , 压迫了食管 , 使得食管变窄 , 情况不好 , 唯一的出路就是手术切除 。
手术|深圳王光锁团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华南首例小儿胸外科手术文章插图
复查结果令优优妈妈很担忧 , 2个月前的一个周三下午 , 优优妈妈带着优优来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名医门诊 , 找到王光锁教授 , 为小优优量身定制个体化手术方案 。 手术时机不宜继续推迟 , 可以考虑切除了 。 但要怎么做呢?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创伤 , 精准地切除潜伏在后纵隔狭窄间隙里、跨越左右胸腔和胸腹腔的肿瘤呢?
年幼的小优优胸腔狭小 , 肿瘤又位于后纵隔狭窄间隙 , 这是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所在 。 上世纪90年代末 , 时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的王正率先在国内推动小儿胸腔镜技术 , 得到包括裘法祖院士在内的外科专家的肯定 , 小儿胸外科麻醉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外科手术经历了由传统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的变革 , 手术机器人的问世 , 标志着外科术式进入“第三次革命” 。 放大的3D高清手术视野为医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清晰视野以及更加真实的深度感知 。 可转腕的手术器械 , 弯曲及旋转的程度远超过人手的极限 。 颤抖滤除和直觉式运动可让医生的操作稳定、自然 。 手术机器人相当于将外科医生的眼和手自然延伸到患者体内 , 极大地提升外科实践的确定性、精准性和安全性 , 特别是狭窄的间隙和空间 。 近年来 , 胸外科团队在单孔胸腔镜系统方案的基础上 , 规模推进成人全孔机器人胸外科手术 。 疾病谱覆盖胸外科所有复杂疑难疾病 , 多次登榜全国机器人手术排行榜 。
最终 , 优优妈妈和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王光锁教授确定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方案 , 并预约暑期进行 。 但要更好的发挥机器人的优势 , 需要特殊的布孔设计 , 由于儿童胸腔空间小 , 机器人工作空间小 , 操作在更加局限的范围内进行 , 对麻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精心设计布孔方案 , 采用达芬奇多微孔机器人方案 , 历时40分钟 , 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
手术后第一天 , 小优优状态很好 , 一早就下床活动了 , 跟科室的护士姐姐们玩得很开心 , 优优妈妈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轩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轩慧
通讯员:林隆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