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YYDS!关于肺结节,看这篇就够了( 二 )


因为肺结节大小对比是需要把近几次复查的片子进行仔细对比,而当患者只拿着外院报告或者胶片就诊时,这会极大影响医生对结节性质的判断,因为不同医疗机构做的CT检查条件和测量方式会有差别,且CT胶片和电子影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是远不能与使用医院内专业的读片系统所能相提并论的。
? 针对≥10mm的肺结节,则应该尽早诊治,如果不能确诊,建议进行肺结节多学科会诊(MDT)。
什么样的肺结节要动刀?
术前需要先做病理吗?
在肺结节的手术时机把握中,胸部CT的动态随访非常重要,如果影像提示是纯磨玻璃结节,我们一般建议是静观其变,继续密切随访。但若在随访过程中,肺结节有增大趋势,则需要考虑手术。
若在纯磨玻璃结节中出现了实性成分则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需要考虑是浸润性病变,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是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因此肺结节的定期复查随访非常重要,一旦肺部小结节有增大趋势或者磨玻璃阴影开始有实性成分,我们需要考虑进行临床干预。
病灶|YYDS!关于肺结节,看这篇就够了
文章插图
但需要关注的是,胸部CT在肺结节性质判断中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无法达到100%。目前的确存在有些肺结节,胸部CT诊断是原位癌、而最终病理诊断是微浸润腺癌的情况。因此何时需考虑手术,还是要根据结节大小变化、实性成分比例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需求等综合分析后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重视肺癌的早诊早治,但也需要避免肺部小结节的过度诊断和治疗。
目前针对肺结节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肺部分切除,包括肺楔形切除或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论是肺楔形切除,还是解剖性肺段切除,都会影响病人的肺功能,因此需要严格考虑手术指征及切除方式,尤其是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
关于手术前是否需要病理活检的问题,若考虑肺结节的恶性概率高,且患者的状态能够耐受手术,患者可选择直接通过手术明确诊断并同步进行根治性切除。
对于那些怀疑是早期肺癌的肺结节,不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手术病理来明确肺结节的性质。
当然,若肺结节的性质判定不确切,或者考虑肺结节的恶性概率为低度和中度,且肺结节的穿刺风险可控,这种情况下也可考虑术前穿刺活检,但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
多个肺结节,如何处理?
目前在我院肺结节MDT门诊中,有超过15%的患者都是肺多发结节,有的甚至超过5个,甚至更多。
区别于晚期肺癌的肺内多发转移,多原发肺癌(MPLC)是指在同一患者一侧或双侧肺内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性肺癌。
多原发肺癌的每一个病灶都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通常没有联系,病理类型可不同也可相同,但一般都是早期病变。根据病灶是否存在实性成分、生长部位和血供的不同,病灶的威胁程度不同。
比如发现肺部有3个多发结节,右下肺靠近胸膜有一结节大小1.5cm,且有实性成分、可见毛刺和胸膜牵拉,这就是威胁最大的病灶,也是我们首先需要处理的病灶,而左肺7mm、8mm结节相对比较稳定,可以继续密切随访,我们需要根据威胁最大的病灶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因为其决定患者的预后。
这就如打地鼠一样,看哪只先冒头就先打哪个,这是目前比较推崇的“打地鼠原则”。
病灶|YYDS!关于肺结节,看这篇就够了
文章插图
但往往有的患者会有不止一个具有威胁性的病灶,且分布在不同肺叶,尤其是患者为高龄且合并很多基础疾病、肺功能情况不佳,这时就需要权衡利弊并进行个体化处理。此时专业的肺结节MDT团队就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常规手术切除外,还需要利用其他多种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肺部局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以及化疗、靶向治疗等进行综合性管理。
该如何预防肺癌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约为78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63万,且目前肺癌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有所增加。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肺癌的发生呢?
?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年龄40岁以上,且吸烟史≥20年以上,每天≥20支以上,或每天吸烟的支数×烟龄≥400以上,戒烟时间
?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有肺癌家族史;
?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