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 二 )


文章插图

从肝胆外科2017-2020年开展的手术数据来看,高难度高质量手术逐年递增,近五年来四级手术占比超过35%。这些数据背后彰显的技术水准,为肝胆外科开展肝移植手术,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外引内培储备人才
确保肝移植顺利开展
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除了临床实力过硬外,肝胆外科优势明显,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据介绍,科室共有医生33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100%,博士(后)有27人,高级职称有13人,占比39%;护理人员总数7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7%,中级以上职称占比21%。为了强壮肝移植人才队伍,肝胆外科引入了“外引内培”机制,配备了“重量级”的专家团队。
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除了有擅长肝移植的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龚建平主任坐镇外,特聘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严律南教授、湘雅二院肝移植中心齐海智教授、重医大附三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别平教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立教授等为顾问专家。同时,为了切实保证肝移植的顺利开展,2019-2021年期间,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派出多名医师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肝移植技术,目前还有4位医师在外学习。
近5年来,肝胆外科人才辈出,在肝移植领域科研硕果累累。各级研究项目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部级项目15项,科研累计经费达1000万元;发表肝移植相关论文30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随着科研进一步开展,这些成果也有望转化到肝移植临床上,服务患者。
“不过,开展肝移植技术,离不开多学科、多平台的配合支撑。”龚建平主任指出,除了有肝胆外科提供技术保障外,还需要感染与肝病中心、消化内科的联合,麻醉科、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等平台的支撑,以及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配型免疫检测室、临床标本库等科研实验部的配合。因此,肝移植考验的是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以及各科室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多年未雨绸缪严阵以待
推动器官移植事业发展
当然,此次重医附二院能成功获批肝移植资质,离不开医院近年来的充分准备。龚建平主任介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目前开展器官移植的主要渠道。由于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数量较少,肝源稀缺,等待移植的患者较多,肝移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数据显示,每年我市等待肝脏移植患者近千名,每年还在以5%的数量增加。为了给重庆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自2015年起,重医附二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器官移植,将肝移植列为“一号工程”,举全院之力支持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开展。
2018年,该院相继建立了院级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成立器官移植申报工作小组,并制订了人体器官移植制度、肝脏移植技术规范、肝脏移植院感防控制度措施等,以确保肝脏移植工作合法合规发展。
同时,医院大力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宣传工作。2018年完成捐献27例,2019年31例,2020年26例……由于前期宣传工作的扎实开展及医院工作的切实推进,捐献例数将越来越多。“我们将以此次获得肝移植资质为契机,广泛宣传器官捐献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器官捐献的意义,参与并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龚建平主任表示。
器官捐献工作有了一定成绩,那就需要促进肝移植技术的落地。2018年6月底,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开业,医院在江南院区肝胆外科病房设立独立的肝移植病床20张,在中心ICU设置肝移植重症监护病床5张。下设器官移植配型实验室、病理诊断室、数据管理办公室等配套,总用房面积1550平方米。
真金不怕火炼,2021年3月,国家器官移植专家组对于重医附二院肝脏移植资质现场评审。4月,为了助推肝脏移植工作的启动与开展,该院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齐海智教授肝移植团队访问交流,指导肝脏移植准备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与肝移植有关的OPO工作管理、财务管理、肝脏移植技术管理、设备器械等早已完善。只要有肝源,肝移植团队随时可开展肝移植手术,接待病人的检验。”龚建平主任强调,除了在本院开展好肝移植技术外,接下来肝胆外科还将继续加强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向基层医院提供技术帮扶和支持,共同推动全市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