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

肝移植,作为治疗各种类型不可逆急、慢性肝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被广泛接受,技术也越来越成熟。6月10日,重医附二院正式获批肝移植执业资格,成为今年重庆地区唯一一家通过肝移植资质的医院,这意味着该院肝移植技术已成功落地。据悉,目前已有数十位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登记,只要有充足的肝源,该院随时都可为他们开展肝移植,让他们重获新生。
已有数十位患者登记
时刻准备开展肝移植
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宽敞明亮、空气超级洁净、使用面积超40平方米、各类手术器械及相关监测辅助设备……走进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麻醉科器官捐献与移植手术室,一想到这里将是让生命之火重新燃起的地方,大脑里储存的不再是弥漫空气中的血腥场景,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温度的画面:花生米钳3把,胆管钳3把,组织分离钩2把,下腔静脉阻断钳3把……医护人员正在最后一次清点上百件手术器械,穿着手术服、戴着手术帽的医生团队已做好准备,随时为麻醉好的患者实施肝移植手术,而那片静静躺在医用水盆里,柔软健康、带着鲜红褐色的供肝正等着被移植到患者体内……
据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刘一鸣介绍,江南院区共有25间手术室,肝移植手术室设置在这层楼相对独立的区域,采用的是I级洁净标准,清洁、环境、空气等都是严格按照要求配置。肝移植手术室左侧是一间同样大的介入手术室,预防在术中出现血管出血、胃肠道大出血等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通过介入手术紧急处理。肝移植手术室右侧是存放体外转流设备等的仓库,以便术中出现任何紧急情况时,能在最快、最短时间使用到相关器械、设备。
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江南院区十一楼肝胆外科住院部设置了肝移植保护区,这里有20张床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肝移植护理团队负责,术后3天,一对一护理服务,肝移植术后的病人在这里平稳病情后,就能转入普通病房。
“虽然医院肝移植执业资质是6月10日才正式发文,但在6月初公示期间,病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就陆陆续续到科室来登记肝移植。”刘一鸣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位患者进行登记,只要有肝源,医院随时都可为他们开展肝移植手术。
外科专业技术实力雄厚
为肝移植奠定坚实基础
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主任龚建平教授介绍,肝移植技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发端,1977年我国成功开展肝移植的尝试后,从此揭开了临床肝移植的序幕。所谓的肝移植,通俗的讲就是换肝,一个人的肝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要用别人的肝脏来替换,这就是肝移植。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到患者体内,使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一种外科治疗手段。
作为医学界难度最大的器官移植手术,有人将肝移植比喻为“毫米上的精雕细琢”。之所以难,在于肝脏功能及结构的特殊性。从功能来说,肝脏是人体负责代谢的重要器官,人不能缺少肝脏。而切除肝脏到再移植入新的肝脏,这个阶段叫无肝期,对病人而言是最危险的一段时间,因此对手术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只有1个小时,并且越短越好。从结构来讲,肝脏及其周围布满了管道结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胆管和无数小血管错综复杂,就像“两棵树冠相对的大树”,手术中必须一一对接这些血管。
而且肝的质地很脆,要从供体取下或分割,再“移种”到受体腔内对技术要求十分精准。静脉、动脉、韧带、胆总管等的吻合,需要在显微镜下,用头发丝般的缝合线一条一条地缝合。肝移植手术后的处理也非常复杂,很容易发生出血渗漏,引起胆道系统的问题,渗血可能渗到腹腔里。此外,术后还要克服排异,风险之高,技术之难。
经过几十年稳步持续的发展,如今,肝移植技术逐渐成熟并突破三个技术难关:血管吻合、器官保存、移植排异,因此,肝移植在临床上被誉为摘取“珠穆朗玛峰”上“王冠的明珠”,能开展这个技术,能充分体现一家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疗技术水平。
龚建平主任介绍,作为重庆市临床重点学科、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本身技术实力雄厚,对于像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等被誉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四级手术,都能高质量、常规化开展。
捐献|重医二院·聚焦前沿 |第43期 肝移植技术落地随时开展 更多肝病患者将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