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去年最火的综艺,播放流量数据攀高,令制作方同时也是播出平台的芒果TV市值超过美股上市的爱奇艺,成为商业成功的范例。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同时节目也带起社会讨论众多,好评争议都有。
但普遍还是期待它能展示有所不同的女性力量,给更多处于各种社会焦虑中的女性以鼓励。
这档节目更与后来爆红的剧集《三十而已》、脱口秀演员杨笠的言论一并,将女性性别讨论的热度愈加推高。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承接第一季人气、热度与期盼,《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得到芒果TV更多的资源推广,嘉宾阵容在娱乐标准来说更加强悍,显然被寄予厚望。
(以下简称《浪姐2》)
然而1月22日开播以来,《浪姐2》的表现一再低于先前的最低预期。
若说第一季被人评为“高开低走”,第二季可谓切实继承了“低走”两个字。
即便临近4月16日结局,《浪姐2》在微博上依然只上过零星数次热搜,豆瓣上的评分走势也从起初的5.5跌到5.3。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相比《浪姐1》的7.0稳分,这是跌崖式的下降。
为何资源投放更多、声势更加浩大、尝试再次将性别议题结合综艺娱乐工业的《浪姐2》,进入如此惨局?
同样的配方,《浪姐2》为何不好看了?
娱乐商业与社会议题的融合尝试,《浪姐2》注定会是四不像吗?
这是我们今天想讨论的话题。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从安又琪说起
最后一个收到《浪姐2》节目邀约的安又琪,是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总冠军,漂浮娱乐圈多年,却“势不可挡地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得知获邀参加《浪姐2》后,她在飞机上哭了两个小时。
也许因为过于在乎机会,在初登舞台表演中紧张忘记舞步而呆滞。
评判杜华质疑她为何不珍惜机会,节目见证人黄晓明也不再“端水”,认为“混成这样”来自安又琪过于在乎的性格。
但能不在乎吗?
安又琪已年近四十,在女艺人来讲致命的年纪,《浪姐2》几乎是她职业生涯的救命稻草。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女性艺人的年龄,是两季《浪姐》节目设立的核心切入点。
回顾当《浪姐1》成为2020年最热综艺节目时,它藉女团选秀的外壳,试图去展示一群30岁以上女性的魅力。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节目里,参与者将讲述一株移居暖房的脆弱小草的清新小歌《兰花草》,改编歌词为一则女性宣言,“不愿居暖房,迎风晒月光。我慕天地广,花语亦铿锵。”
节目制作方也呼应“女性意识觉醒”,借着开场文案点明女性年龄焦虑——每个女人“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拷问”。
继而提出主张:即便三十岁之后,女性依然有着多元可能。节目以此来回应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年龄歧视问题。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不过,如此初衷并没能延续下去。
很快,多姿多彩的大观园变成角斗场,姐姐们的目标也不再是展现多元魅力。
当音乐总监赵兆要把《花样年华》改编风格时,孟佳组却不接受,希望改成disco风格。
原因是这样更受观众欢迎,可以获得更多投票。
单一的评价体系和拒斥个性的集体审美里,很难容下多元尝试。
评判杜华说女团要“整齐划一”,不能有太突出的人。
这种埋没个性的标准遭遇了网络上大规模嘲讽,可当宁静来选择队友的时候,标准也成了“整齐漂亮”。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浪姐2》几乎全盘沿用第一季叙事套路,用“独立女性”概念来调味。
复刻成功经验,本来就省事而安全。
参加节目者也更加谨慎,每人都战战兢兢,爱惜羽毛,彼此交流都是礼貌夸奖,与节目组沟通时也服从安排。
霎时每个人都贤良淑德,罕有真情流露的时刻。

失去了根基的《浪姐2》,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文章插图
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最受赞叹的,依然是美丽的外表、不走形的身材、少女般的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