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五代十国|明初诗文三大家最常去的是......


诗词歌赋,五代十国|明初诗文三大家最常去的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初诗文三大家 , 是指明朝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刘基和高启 。
这三大家才华横溢 , 大名鼎鼎 , 宋濂是明朝开国主要文臣 , 曾给太子朱标讲经 ,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字伯温 , 运筹帷幄 , 神机妙算 , 是明朝开国元勋 , 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 , 民间传言:“三分天下诸葛亮 , 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 , 后朝军师刘伯温” 。高启才华高逸 , 博学多能 , 是“吴中四杰”之一 , 被朱元璋欣赏而招揽入仕 。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 这三人就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三人来自不同地区 , 而在萧山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落脚点 , 那就是任原礼家 。
任家世居萧山县城 , 与浙东运河为邻 , 地处吴越交通要道 , 是舟楫商旅的必经之路 。他们乐善好施 , 崇儒好客 , “来者郊迎 , 去者致赆” , 吸引了当时的文人们到访停留 , 成了好朋友 。

诗词歌赋,五代十国|明初诗文三大家最常去的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濂、刘基、高启等当时硕彦常常在任家相聚 , 还盘桓数日 。任原礼与这些名士友善 , 都有诗文互相赠答 。宋濂也是任家的座上客 , 只是没有发现诗文留下 。
高启漫游吴越 , 也到访萧山 , 写下一些诗文 , 如《渡浙江居西兴民家》《晚次西陵馆》《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坎山》等 , 描述了元明交替之际 , 萧山一带社会动荡、生活艰难的场景 。“夜辞西陵馆 , 霜谷猿叫歇”“野屋闭不守 , 泽田弃谁收” , 写出萧山在战乱中的萧条 , 田地荒芜 , 人们流离失所 。“客起何太早 , 村荒绝鸡鸣”“凌兢度高关 , 山空县无城” , 写出萧山村落荒芜 , 荒山空寂 , 只有游子在夜色中匆匆前行 。
高启还登临北干山吴越两山亭 , 写下诗文 , “文身乌喙昔分处 , 有国本是名诸侯”“迩来此地有兵甲 , 风景颇似当年愁” , 把元末乱象比作吴越战乱 , 吊古遣怀 , 苍凉雄深 。

诗词歌赋,五代十国|明初诗文三大家最常去的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刘伯温曾长期生活在杭州、绍兴一带 , 常常和好友一起游山玩水 , 游览新昌、嵊县、萧山、诸暨各地名胜古迹 。
刘伯温与任家交情深厚 , 也常住在任家 。他还给任家的一幢房子取名“怡怡山堂” , 写下诗文 , “遥望越山 , 矫若游龙 。带以长渠 , 舟楫通焉;汇以清池 , 石泉泄焉 。听之泠泠 , 如筑如琴” , 从中也依稀可见元朝末年萧山的地理风光 。如今江寺公园里有一个建筑名为“怡怡山堂” , 即源于此 。
刘伯温还写有几首关于萧山的诗 , 如《萧山山行》《发绍兴至萧山》等 , “积雨今朝天气佳 , 山亭晓色上林花”“落日牛羊下绿坡 , 微风短楫拂晴莎” , 都是写古代萧山的难得诗作 , 从中可以看看元朝时期的萧山风貌 。
这个传奇刘伯温 , 还在湘湖留下很多足迹 , “落日下前峰 , 轻烟生远林” , 描述湘湖东南石岩山悠秀风光;“小艇曲穿花底出 , 游鱼相伴镜中行” , 写出了湘湖的诗情画意;“明窗晓晴图画开 , 兴入湘湖三百里” , 还把湘湖与洞庭湖相提并论 , 烟波浩渺 , 碧波万顷 , 元末明初时期的湘湖可谓气势磅礴 。
刘伯温娱情湘湖山水间 , 听琴下棋 , 论文赋诗 , 常是极欢乃罢 。
古代湘湖有多组景观 , 如“湘湖八景”“辛庐八景”“石岩十景”等 , 而“石岩十景”中的第一景就是“刘基遗踪”!
责编: 苏昭军分页标题
【诗词歌赋,五代十国|明初诗文三大家最常去的是......】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