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经济|建行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超13%,赶紧抢购?你想多了!这场投资没那么简单
今年以来 , 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跌跌不休” 。 余额宝们年化收益跌破1.5% , 而这早已不是稀罕事 。
但我们发现 , 一家“宝藏”银行理财子公司近日公告的产品 , 旗下多款产品七日年化收益超3% , 更有最高达到13.42%年化收益的净值型产品 。
这样的“神仙产品” , 是不是值得马上去抢购?
仔细观察 , 却发现事实根本没这么简单 。
本文插图
01
“ 七日年化收益率”粉墨登场
银行理财产品展示收益率 , 过去基本上都用“预期收益率” 。
所谓预期收益率 , 是指银行根据产品的底层资产、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测算出来的预测收益率 。
虽说预测收益率仅供投资者参考 , 但由于过去银行理财产品通常都是刚性兑付 , 所以一般预期收益率都能兑现 。
但随着资管新规要求落实 , 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 , 向净值化转型的步伐加快 , “预期收益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但在有些银行平台 , 让人目瞪口呆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登场了 。
02
收益水平相当“可观”
比如在建行官网 , 它的网页有大批量的刊登“七日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发售 。
通常 , 上述产品均为该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型理财产品 。
这类产品类型多样 , 风险程度各异 , 有的无投资期限要求 , 有的产品还设有封闭期 , 但无一例外均以“七日年化收益率”作为产品的收益率参考 。
▼ 来源:建设银行官网;2020年8月20日
本文插图
而且其展示的7日年化收益率来看 , 收益颇为可观 。
以8月20日建行官网展示的信息例:该行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3%的只有两款 , 最低的2.76%;7日年化收益率高于4%的有6款 。
值得注意的是 , 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一款名为“乾元”建信理财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理财的产品 。 该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竟然达到了13.42% 。
本文插图
03
这样的收益投资者拿得到么?
用七日年化收益率来标注理财产品 , 确实属于银行的“一大发明” 。
尤其是当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以上后 , 对普通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而易见 。
但这样的收益率投资者真的能拿到么?
首先 , 我们要知道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什么概念 , 就是产品最近七日的平均收益率年化(乘以365天)后的收益率 。
目前 , 常用七日年化收益率来展示收益的理财产品主要有货币基金、银行类“余额宝”现金管理产品等 。
换言之 , 七日年化收益率通常用来表述风险极低 , 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 。
但如果这个产品可能投资大量权益资产、股票乃至衍生品 , 未来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的话 , 以七日年化收益率收益率来计算可能就涉及误导 。
比如下图的中科沃土转型升级基金 , 它过去一周的收益率为-0.21% , 年化后为-10.92% , 但实际上该基金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为53.10% 。
显然 , 波动率大的产品用七日年化收益率 , 既无确定的参考意义 , 也有导致误导的可能 。
本文插图
04
相关产品投向何方?
那么问题来了 , 上述的“乾元”等银行理财产品能不能投资高波动资产呢?
“乾元”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显示 , 可以!
从投资方向来看 , 该理财产品是一款混合类净值型产品 , 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比例为0%-80% , 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0-80% , 商品及衍生品投资比例0-80% , 其他资产投资比例为0-80% 。分页标题
批量的权益、商品、衍生品投资 , 意味着它的实际收率可能明显波动 。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建行官网显示的信息已经验证了这点 。
8月17日 , “乾元”粤港澳指数理财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还是6.96% 。
本文插图
但到了8月20日 , 该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飙升”至13.42% 。
本文插图
05
收益率宣传要“厚道”
理财产品选择怎样的“收益率”来展示 , 理论上是发行者的自由 , 尤其是在自己官网上 。
但显然 , 资管机构或银行有义务向投资者传递准确、全面的产品信息 。
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包含高波动的权益资产 , 且净值收益率存在大幅波动时的可能 。 这样的产品以货币基金常用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来做宣传 , 似乎并没有达到上面的要求 。
尤其是在银行官网上 , 面对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 , 给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收益率 , 可能确实可以刺激销售 。 但这样的收益率是否真能实现?如果无法实现如何说服投资者?这几点确实让人默默在心里打下问号 。
作为中国最普惠的金融机构 , 商业银行面对大量理财知识水平有限的普通投资者 , 如何拿出让他们一看就明白 , 一看就清楚 , 一看就掌握的产品宣传既是客观需要 , 也应该是银行和银行理财机构的使命 。
本文来自资事堂 , 作者杨帆 。 #年化收益率#收益率#理财产品收藏
通常 , 上述产品均为该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型理财产品 。
这类产品类型多样 , 风险程度各异 , 有的无投资期限要求 , 有的产品还设有封闭期 , 但无一例外均以“七日年化收益率”作为产品的收益率参考 。
▼ 来源:建设银行官网;2020年8月20日
而且其展示的7日年化收益率来看 , 收益颇为可观 。
以8月20日建行官网展示的信息例:该行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3%的只有两款 , 最低的2.76%;7日年化收益率高于4%的有6款 。
值得注意的是 , 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一款名为“乾元”建信理财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理财的产品 。 该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竟然达到了13.42% 。
03
这样的收益投资者拿得到么?
用七日年化收益率来标注理财产品 , 确实属于银行的“一大发明” 。
尤其是当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以上后 , 对普通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而易见 。
但这样的收益率投资者真的能拿到么?
首先 , 我们要知道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什么概念 , 就是产品最近七日的平均收益率年化(乘以365天)后的收益率 。
【民生经济|建行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超13%,赶紧抢购?你想多了!这场投资没那么简单】目前 , 常用七日年化收益率来展示收益的理财产品主要有货币基金、银行类“余额宝”现金管理产品等 。
换言之 , 七日年化收益率通常用来表述风险极低 , 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 。
但如果这个产品可能投资大量权益资产、股票乃至衍生品 , 未来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的话 , 以七日年化收益率收益率来计算可能就涉及误导 。
比如下图的中科沃土转型升级基金 , 它过去一周的收益率为-0.21% , 年化后为-10.92% , 但实际上该基金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为53.10% 。
显然 , 波动率大的产品用七日年化收益率 , 既无确定的参考意义 , 也有导致误导的可能 。
04
相关产品投向何方?
那么问题来了 , 上述的“乾元”等银行理财产品能不能投资高波动资产呢? 分页标题
“乾元”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显示 , 可以!
从投资方向来看 , 该理财产品是一款混合类净值型产品 , 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比例为0%-80% , 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0-80% , 商品及衍生品投资比例0-80% , 其他资产投资比例为0-80% 。
批量的权益、商品、衍生品投资 , 意味着它的实际收率可能明显波动 。
事实上 , 建行官网显示的信息已经验证了这点 。
8月17日 , “乾元”粤港澳指数理财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还是6.96% 。
但到了8月20日 , 该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飙升”至13.42% 。
05
收益率宣传要“厚道”
理财产品选择怎样的“收益率”来展示 , 理论上是发行者的自由 , 尤其是在自己官网上 。
但显然 , 资管机构或银行有义务向投资者传递准确、全面的产品信息 。
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包含高波动的权益资产 , 且净值收益率存在大幅波动时的可能 。 这样的产品以货币基金常用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来做宣传 , 似乎并没有达到上面的要求 。
尤其是在银行官网上 , 面对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 , 给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收益率 , 可能确实可以刺激销售 。 但这样的收益率是否真能实现?如果无法实现如何说服投资者?这几点确实让人默默在心里打下问号 。
作为中国最普惠的金融机构 , 商业银行面对大量理财知识水平有限的普通投资者 , 如何拿出让他们一看就明白 , 一看就清楚 , 一看就掌握的产品宣传既是客观需要 , 也应该是银行和银行理财机构的使命 。
本文来自资事堂 , 作者杨帆 。
- 渔光曲|《渔光曲》是第一部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影片,还有人为此牺牲
- 药方|美国经济笔记 | 美两党开出经济“药方”能否救急
- 美国经济出问题了影响最大的是哪国?
- 互联网|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已上线 仅限部分测试地区开通
-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副市长:北京5G用户已超300万 5G基站建设达2.4万个
- 特朗普|美国经济笔记 | 美两党开出经济“药方”能否救急
- 民生经济|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还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 【行走自贸区】营口自贸片区“区港联动”深度开放|【行走自贸区】营口自贸片区“区港联动”深度开放
- IT新经济|长电科技刚扭亏为盈,却遭遇诉讼,散户是去还是留?
- 每日经济新闻|悄无声息来临!快来抢先申请体验央行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