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经济|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到近400只浮亏,颠覆形象或突破性选择?


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高但仍然占据理财市场的三分之一 , 原因是被认为是稳健型的理财 , 特别是对于低风险理财产品 , 更被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与银行存款一样 , 因此 , 有闭着眼睛购买银行理财之说 。
近几年来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 也许很多人仍然可能忍受 , 毕竟仍然比银行存款的利率还高一些 , 但如今在20天的时间内出现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浮亏 , 这就已经颠覆了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认知的底线 , 你还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吗?成为一些人质疑的主流 。 到底是颠覆银行理财产品形象还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突破性选择?这是一个难题 。
0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跌跌不休 , 继破5%之后 , 破4已经进入常态 , 被称为银行理财产品进入3时代
以前大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 都是以年化5%来计算 , 说明5%年化收益率是很容易实现的 , 或者说是曾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一个基础收益目标 。 尽管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下降 , 但2019年10月24日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中 , 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共12款 , 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共6款 。
今年3月份以来 , 银行理财收益更是“跌跌不休” , 不仅已经跌破传统的收益底4% , 破4之后仍然不断下行 。
从今年3月份以来 , 银行的理财收益第一次破4% , 有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 , 2020年3月份 , 347家银行共发行了7964款银行理财产品 , 其中 , 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6% , 较2月时下降0.05百分点 。 第一次出现了银行理财收益平均收益率破4的局面 。 破4是一个标志 , 代表着银行理财收益不仅5%的时代已经过去 , 就是4%的时代也已经终结 。
如果有的人将3月份的银行理财产品破4还作为偶然现象 , 那么 , 4月份的4%理财收益率下继续下行才反映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趋势 。 2020年4月银行理财市场人民币理财预期收益率在4%以下继续整体下行 , 各理财产品期限中 ,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全面下行 , 各期限分别下行 18BP、7BP、7BP、2BP和21BP至3.38%、3.73%、3.95%、3.96%和3.93% , 各期限产品全部跌破4% 。 全面破4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一个3时代的真正来临 。
再看看5月份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情况 ,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 , 5月份332家银行共发行了6914款银行理财产品 , 其中 , 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0% , 较上期减少0.08百分点 , 收益创近43个月新低!更重要的是 , 这种下跌还具有全面性的特征 , 只有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 , 30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 。
3月份以来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4以后 , 4月份和5月份仍然在4%的收益率下持续下行 , 再加上从3月份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跌破2以后 , 目前已经跌破1.3--1.5% , 标志着大众理财的收益能力在减弱 , 对百姓的理财收益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
在银行理财收益在破4%以后仍然跌跌不休 , 如何选择理财投资成为大众难题 。 有很多朋友咨询如何选择收益更高的投资理财产品和存款产品?
02 如果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跌跌不休还不足以形成冲击的话 , 6月份以后短短20天出现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浮亏才标志着已经进入了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颠覆时代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破4%仍然不足以对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构成强烈的冲击 , 毕竟4%以下的收益仍然是可以让部分投资者接受的 , 特别是在这个货币资金宽松的时代 , 所有的投资收益都在下降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
但今年6月份以来 , 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 , 甚至扎堆出现浮亏损、短短20天已经出现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情况下 , 那么 , 银行理财产品传统的投资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和颠覆 , 因为收益低是一回事 , 亏损则是另一回事 , 而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大量亏损则是一种观念的颠覆 。分页标题
【民生经济|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到近400只浮亏,颠覆形象或突破性选择?】最早暴露理财产品收益浮亏的恰恰是以零售银行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 , 这本来就让人大跌眼镜 。 2019年6月9日 , 媒体发现招商银行App平台上发售的“季季开1号”显示近1月年化为-4.42% 。 事情一经媒体曝光就引发很多投资者哗然 。
为什么是招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作为零售银行之王 , 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却在业界一直偏低 。 但第一个出现近一个月的银行产品收益亏损本金4.42%?仍然让人难以理解 。
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 , 招商银行不是只有这款理财产品出现浮亏 , 同系列的另一只“季季开2号”理财产品也处于浮亏状态 , 自5月13日发售至6月9日累计净值下跌了0.11% 。
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浮亏只是开始 , 后面的大头才是让人更加震惊的 。 有新闻媒体通过中国理财网和各银行官网查询统计发现 , 截至6月11日 , 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旗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中 , 已经有129款理财产品的净值在1的面值以下 。 也就是说 , 已经有129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浮亏 , 而且还是国有大银行和股价制大银行 。
从发现第一只银行理财产品浮亏到银行理财产品浮亏破百 , 只用了三天的时间 , 这三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 我们知道的是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出现浮亏已经不是个别银行的个别现象 。
在这129款净值低于1的理财产品中 , 中银理财有28款 , 建信理财有21款 , 招商银行(含招银理财)和中信银行各有19款 , 位列前三;而发行的时间集中在今年4月到5月 , 也就是说都是新发行的理财产品 。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 , 还有一波更大的理财产品收益冲击还在等着并考验着我们脆弱的神经:
20天后截至6月28日 , 人们发现有近400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 , 最大亏损幅度达到40% 。 撒尼?这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吗?
有数据显示 , 一共有391只接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 , 亏损幅度最大的达到了40% 。 其中 , 投资标的为股票、全球存托凭证等产品的权益类理财产品虽然亏损幅度大 , 大约为亏损10%;但是整体占比比较小 , 数量占比不到12%;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的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有346只出现亏损 , 亏损幅度大多在5%以内 , 亏损数量占比达到88.7% 。 也就是出现亏损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类 。
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亏损幅度 , 比如招商银行第一款理财产品出现的浮亏4.42% , 还是后来一家银行出现的一款理财产品浮亏40% , 这种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的亏损状态都是对银行理财投资者形成强烈的冲击;而短短20天竟然出现近400只如此大规模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 , 更是颠覆人们对银行理财稳健形象的认知 。
无论专家如何解读出现的亏损理财产品数量只占总量的不到2% , 还是浮亏并不代表真正的亏损 , 但是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短期内出现如此大量的亏损 , 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的 , 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应该重新认识银行理财产品的新时代呢?
03 到底是颠覆银行理财产品形象还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突破性选择?这是一个难题 。 银行理财将进入一个分化的时代 ,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趋势 。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传统的稳健型投资理财方式 , 人们可以接受收益率的降低 , 但却可能无法接受亏损的现实 。
我们自然可以说 ,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已经实实在在地向我们走来 , 曾经的“理财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也不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说教 , 那些闭着眼睛投资理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但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降低和出现的亏损 , 如果面对银行理财风险才是需要选择的问题 。
最大的趋势和可能是 ,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将进入一个分化的时代 ,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分化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和未来 。分页标题
一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将进入一个分化的时代 , 继续购买还是转换投资理财方式将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分化加剧
既然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已经实实在在地向我们走来 , 那么 ,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进入分化的时代也就不可避免 。 因为闭着眼睛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 稳健型的投资者必然分化 。
目前一部分银行理财投资者已经转向银行大额存单 , 并导致银行大额存单的火爆 , 因为银行的大额存单保本保息 , 安全性级别比较高 , 对一些稳健型投资者 , 特别是对那些喜欢保本保息的老年人来讲 , 大额存单将成为替代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
投资国债也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投资理财产品 , 国债投资具有保本保息的优势 , 从而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稳健投资者的重要替代投资品 。
而风险投资者则向基金投资和高风险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转化 。 对于一些风险投资者 , 投资公募基金也是一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替代选择 。 公募基金却从今年以来跑出牛市行情 , 收益率相当可观 , 从而成为一部分投资者选择较多的理财产品 , Wind数据显示 , 34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33.49% , 全部取得正收益 , 其中 , 去年前三季度表现最亮眼的某发医疗保健收益率达72.95% , 从而吸引了部分投资者 。 另一些稳健的投资者会转化为激进的投资者 , 即甘愿冒更大的投资风险去投资具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
二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将进入一个分化的时代 , 更高风险更高收益和更低风险更低收益成为一种趋势 。
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浮亏实际上对银行的冲击也是对自己的颠覆 , 银行也将重新认识自己对理财的认识 , 迫使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加剧分化 , 银行理财产品未来会迎来新的市场局 。
银行将以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应对那些稳健的投资需求从而导致收益更低 , 同时银行也将开发更多的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以获利那些高风险的投资者获利更高收益的可能 。
银行以更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来重新获利那些稳健的、低风险的投资者 , 毕竟银行理财产品如果失去了稳健的形象将颠覆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 这一点银行明白 , 银行理财投资者更明白 。 以前的银行理财能够以并不高的收益却能在整个理财产品市场中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 , 就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的低风险和稳健型的特点 , 银行应通过严格风险控制和底层资产的风险管理 , 以更低的风险管理结果打造让投资者更放心的理财投资产品 , 才能占据理财产品市场的基础稳健地位 , 争取那些稳健的投资者的基本市场 。
同时 ,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降、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风险的前提下 , 银行只有努力打造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 借助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的理财平台 , 打造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更灵活、高风险投资配置能力更强的优势 , 通过拣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引和留住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 。
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从5时代到破4时代的同时 , 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 , 不仅仅颠覆的是人们对银行理财的传统认知 , 更将迎来银行理财市场未来的变局 。 (麒鉴)

民生经济|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到近400只浮亏,颠覆形象或突破性选择?
本文插图
#收益#理财产品#招商银行收藏
从今年3月份以来 , 银行的理财收益第一次破4% , 有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 , 2020年3月份 , 347家银行共发行了7964款银行理财产品 , 其中 , 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6% , 较2月时下降0.05百分点 。 第一次出现了银行理财收益平均收益率破4的局面 。 破4是一个标志 , 代表着银行理财收益不仅5%的时代已经过去 , 就是4%的时代也已经终结 。
如果有的人将3月份的银行理财产品破4还作为偶然现象 , 那么 , 4月份的4%理财收益率下继续下行才反映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趋势 。 2020年4月银行理财市场人民币理财预期收益率在4%以下继续整体下行 , 各理财产品期限中 ,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全面下行 , 各期限分别下行 18BP、7BP、7BP、2BP和21BP至3.38%、3.73%、3.95%、3.96%和3.93% , 各期限产品全部跌破4% 。 全面破4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一个3时代的真正来临 。分页标题
同时 ,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降、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风险的前提下 , 银行只有努力打造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 借助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的理财平台 , 打造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更灵活、高风险投资配置能力更强的优势 , 通过拣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引和留住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 。
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从5时代到破4时代的同时 , 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 , 不仅仅颠覆的是人们对银行理财的传统认知 , 更将迎来银行理财市场未来的变局 。 (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