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近日 , 一项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 持续引发关注 。 有网友质疑 , 这个专业性较强的科研项目 , 完成人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 。 7月14日 , 云南省科协回应已成立领导小组和调查组 。 赛事组委会也表示成立了调查组 , 暂无调查结果 。
针对此次事件 ,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对此十分重视 , 已成立领导小组和调查组 , 了解反映的情况 。 “今天在考虑研究一些方案 , 由于时间较短 , 目前还没有具体结果 。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方面也向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组委会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 , 已成立专项调查组 。 “目前正在核实情况中 , 暂时没有结果 , 还请耐心等待 。 ”
据南都此前报道 , 引发质疑的项目 , 其完成人是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灵石 。 该项目曾先后获得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
文章图片
在大赛官网展示的实验记录本中 , 陈灵石自称2018年1月6日 , 吕老师带他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 。 实验记录本中还写道:“2018.1.7 , 我开始用电脑和手机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 。 在老师的指导下 , 我用网站查找了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 ”“2018.1.9 , 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 , 叫C10orf67 。 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 ”
【云南科协和赛事组委会回应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大奖:已成立调查组】2018年1月13日 , 陈灵石称了解了PCR技术的原理 , 知道PCR引物的设计、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 , 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 进而判断一个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强大与否 。
对此 , 外界有声音质疑 , 科研难度直追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项目 , 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 , 那么这个获奖项目是如何完成的?7月13日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 , 经初步核查 , 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 , 目前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
采写:南都实习采访人员 马铭隆
编辑:张亚莉
来源:(网络)
【】网址:/a/2020/0714/1594723127.html
标题:云南科协和赛事组委会回应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大奖:已成立调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