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说历史|原创 吃了一顿饭,刘邦便斩断项羽的“左膀右臂”,项羽为何如此脆弱?
话说当年项羽气势如虹 , 把刘邦大军围困在荥阳 , 形势对刘邦来说非常危急 , 而对项羽却是一片大好 。 好在刘邦脸皮厚 , 眼看事态不对 , 立刻放下姿态 , 向项羽摇晃橄榄枝:“兄弟 , 别闹了 。 我把荥阳以东的地盘都割让给你 , 你放我离开 , 有话好商量 , 咱们好好谈谈 。 ”项羽琢磨这笔买卖倒是划得来 , 就派了使者到汉营去接洽和谈的事情 。
刘邦的谋臣陈平负责接待使者 , 一开始陈平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招待来使 , 当听说使者是代表项羽来谈议和之事的时候 , 陈平佯装大为震惊的样子 , 说道:“我还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您来的呢 , 敢情是项王的人 。 ”于是二话不说 , 让人撤了豪华酒席 , 换成粗茶淡饭不说 , 还用了破旧的餐具端上来 。
这情形是看不起谁呢?饭是没法吃了 , 使者搞了一个大没趣 , 议和的事情自然也是谈不下去了 , 只能悻悻地回去跟项羽如实汇报 。 项羽一听就炸毛了 , 不过他倒不是因为刘邦对使者的无礼而生气 , 而是对陈平慢待他的使者 , 却对范增的人客客气气感到愤慨 。
本文插图
更重要的是 , 项羽愤慨的不是陈平 , 而是范增:“好你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 枉我这样尊重你 , 还尊你为亚父 , 原来你在背后跟刘邦勾结算计我呢 , 看来那些你想独立称王的传闻都是真的!”
从那之后 , 项羽彻底对范增有了戒心 , 范增的建议他再也不听了 。 因为军粮供应成问题 , 范增极力主张项羽尽快拿下荥阳 , 但此时项羽心里总觉得范增是在打小九九 , 算计自己 , 根本对打荥阳失去了兴趣 。
范增也不傻 , 看出项羽对自己不再信任 , 留下一句“天下大事定矣 , 君王自为之” , 便愤然辞职了 。 但终是觉得气闷窝囊 , 导致归途中毒疮发作 , 一命呜呼 。 别看范增一个人 , 却几乎是项羽全部的智囊 , 范增一死 , 项羽顿时失去了左膀右臂 , 也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 就吃了一顿饭 , 双方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
本文插图
那么范增真的与刘邦串通有二心吗?当然不是 。 这个事情从一开始 , 就是陈平给刘邦出的计策 , 通过假意议和 , 找机会做局 , 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 可是项羽傻乎乎的就上了人家的套 , 把大好的形势 , 生生整成了败局 。
很多人为项羽惋惜 , 觉得项羽的结局实在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 , 或者是他太过于实在 , 玩心眼儿玩不过刘邦 , 但其实项羽的失败 , 他自身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 。
一、心胸不开阔 , 不善于全局管理
【小范说历史|原创 吃了一顿饭,刘邦便斩断项羽的“左膀右臂”,项羽为何如此脆弱?】灭秦之后 , 项羽的势力最大 , 几乎已经称霸天下 , 所以他对协助自己一同灭秦的各方势力进行了分封 , 不过项羽心眼小 , 虽然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 但是分封的时候 , 却没有论功行赏 。
比如说 , 他把一直追随自己出生入死 , 功勋卓著的田荣排除在外 , 反倒把后期才投降自己的秦将章邯封为雍王 。 这样的窝囊气 , 别说是能力出众的田荣 , 就是普通人也难以接受 , 所以后来田荣干脆反了项羽 , 干起了杀封王 , 抢夺地盘的营生 , 成了项羽的噩梦 。 事情搞成这样 , 说到底还是项羽没有全局观 , 只知道维护自己的私利造成的 。
本文插图
再比如说 , 对待抗秦初期就已经自封为燕王的韩广的方式 , 韩广当时在燕地的威望很高 , 但是项羽却害怕他的实力壮大后 , 自己难以控制 , 所以在分封的时候 , 把韩广打发到苦寒的辽东去了 , 而把燕这块肥肉给了自己的心腹臧荼 , 可惜臧荼能力不行 , 根本摆不平当地的局面 , 结果是燕地的各个势力互相争斗 , 导致整个燕赵地区乱得一塌糊涂 。分页标题
当然心情最不爽的还是刘邦 , 分封给他的地盘是当初秦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巴蜀 , 这不明摆着把刘邦发配了么?
项羽小心眼儿 , 又缺乏谋略 。 借助封王的机会 , 对自己忌惮的势力肆无忌惮地进行排挤 , 赏罚全凭自己的好恶 , 造成了各路盟主怨声载道 , 被封王的不高兴 , 没被封王的也不高兴的局面 , 可以说那时候天下的格局更加分崩离析 , 项羽人心尽失 , 导致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 , 没有一个从前的旧部肯帮助他 , 确实也怪不了别人 。
二、缺乏团队精神 , 不重视人才
原本项羽身边也是聚集了天下各路英雄和人才的 , 但是由于他妄自尊大 , 不会用人 , 更不懂得尊重人才 , 所以没过几年 , 身边就没剩下几个能帮助他出主意 , 分担压力的谋臣了 。
本文插图
那个凭一顿饭 , 成功反间了项羽和范增的陈平 , 原本也是项羽麾下的谋士 。 后来陈平觉得给项羽干活 , 实在没有前途 , 前去投奔刘邦的时候 , 刘邦还对他的诚意产生过怀疑 , 让他说明一下“跳槽”原因 , 陈平就非常到位地对项羽做了一个总结:
陈平说项羽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 不懂得如何利用人才 , 更缺乏驭人之术 。 项羽只是信任自己的亲属和少数的幕僚 , 不仅任人唯亲 , 还对任人唯贤特别排斥 。 只要感觉某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过自己 , 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用好人家长处 , 而是如何打压对方的优势 , 让他不要出头 。
这样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 不人才凋敝才怪呢 。 果然没过两年 , 项羽身边像点样的谋臣就只剩下范增、钟离眛、龙且和周殷几个人了 , 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 可即便如此 , 项羽依然感觉这些人有可能心怀不轨 , 总惦记着占他的便宜 。
陈平就是摸准了项羽这种多疑又容不了人的个性 , 才让反间计取得了成功 。 其实早在假意“和谈”之前 , 陈平就已经安排人员在楚军中散播项羽没有分封范增为王 , 范增不服 , 有意联合刘邦与项羽争夺地盘的谣言了 。
本文插图
所以当使者回来一说情况 , 项羽立刻联想到了那些谣言 , 不分青红皂白 , 再也听不进范增的任何建议 , 终于是在刘邦和陈平的“算计”之下 , 输了人心 , 更是输了天下 。
其实陈平的计策并不难看穿 , 因为当时楚军在后备补给困难的情况下 , 唯有迅速攻占荥阳 , 才能有利全局 , 这一点范增看得明白 , 刘邦陈平更是看得明白 。 哪怕项羽有一点点纵观全局的谋略 , 或者说对手下多一些高瞻远瞩的宽容 , 都不难发现这种针对“速取荥阳派”的范增的做法 , 是一种离间的手段 。
或许有人会用“当局者迷”来为项羽开脱 , 但如果一个大军统帅 , 在这种事关全局的问题上都不能保持清醒的认知 , 不能认清只有依靠团队的集体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 并且重视和团结有用之才的话 , 那么这种“迷”在当局的领导者 , 恐怕一败涂地也是在所难免的 。
三、过分自以为是 , 不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项羽太自负 , 自负得永远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 更是不能认清形势 , 不承认自己错误 , 也就不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能认清形势也就不能灵活运用战术 , 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 。
本文插图
即便是楚军溃败 , 项羽被刘邦追杀 , 逼到绝境之时 , 自负的项羽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英雄伟业之中 , 他对身边的将士说:
都说人将死之时 , 会对自己一生做出总结 , 会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懊恼和忏悔 , 可是项羽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 , 都沉浸在自己战无不胜 , 称霸天下的功绩之中 , 不仅没有对自己的战略失误和用人不当做出反思 , 反而认为今日的惨败 , 并非自己的过失 , 而是 “天意” , 依然倔强地认为 , 自己没有问题 , 全都是命运的错 。分页标题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 当老渔夫让他过江 , 回到江东根据地 , 积聚力量东山再起的时候 , 他居然选择顺应了“天意” , 直接认栽 , 几乎是以一种自杀式的悲壮 , 结束了自己曾经辉煌的生命 。
一直觉得项羽不肯过江的理由很牵强:
虽说以失败者的形象面对江东父老确实很没面子 , 可是如能东山再起 , 尚有为八千壮士复仇的机会 , 选择战死虽然痛快 , 却被历史永远归入失败者的行列 , 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 难道九泉之下 , 霸王真的就有颜面面对八千壮士?
本文插图
项羽这种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的想法 , 还真是让人不能恭维 。 说到底 , 还是自以为是惹的祸 , 因为自以为是所以永远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 因为自己没问题所以出了事儿都是天意 , 因为都是天意 , 所以就不可能总结经验教训 。
项羽这逻辑 , 说好听的叫自负 , 说尖锐点 , 就是承受能力太差 , 有点输不起 , 从这点来说他不仅不如屡败屡战的刘邦 , 就是普通人提倡的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也没有 , 原本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 , 最终成为历史的遗憾和教训 。 不过品读项羽 , 倒是可以令后人警醒感悟 , 也不枉是一种对人性、对社会的思索和启示 。
- 明星恋情|原创 萧亚轩把小16岁男友当儿养?送其学艺超苛刻,男方被累到吐血送医
- 德国| 山东与德国:有着长久历史的经济伙伴
- 电影|历史上全球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排行榜,哪部是你最喜欢的电影?
- 苹果手机,蒂姆·库克|原创 库克终发飙,iPhone11一夜沦为“新低价”,网友:还是盼到了!
- 中年|钢铁板块估值接近历史底部“稳地产+强基建”趋势延续
- 金融|花旗银行:黄金突破历史新高只是时间问题
- 阅文集团|阅文集团携手《和平精英》举办原创文学大赛,探索IP多领域价值
- 景物历史|冷战来临、双方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西班牙《国家报》刊文称
- 混作滔滔一片潮
- 指纹|生物识别技术:历史、风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