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按关键词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总有一些故事历久弥新 , 总有一些人活成传奇!广西民族医院推出”医暖人生“栏目 , 带你领略好故事的风采 , 感悟百态人生 。 今天的这个故事 ,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主任蓝景生 , 他是一个立志要把书读到底的人 , 也是一个为了挽救病人奋不顾身的拼命三郎 。
01
查房、术前和术后的病情沟通、注意事项的交代、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实施、病患的康复指导、下级医师示范、会诊及义诊、教学、科研·····蓝景生的时间排得满满的 。
蓝景生答应接受采访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前的事情了 , 但是因为他太忙 , 经常是约好后又因为急诊有手术 , 就给耽搁了 。
对此蓝景生也很无奈 , 而在真正的采访过程中 , 又多次被打断 , 因为来找他签字及问诊的人“络绎不绝” 。
忙碌是蓝景生的工作常态 , 用蓝景生的话来说 , 干他这行的 , 不知道什么是周末 , 也没有上下班的说法 , 因为从来没有正常下班过 。 一天24小时 , 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科室的 。
蓝景生是广西民族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的主任、大内科副主任 , 他说话简单明了 , 从不拖泥带水 , 这是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 , 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时间最宝贵 。 心脏是生命的原动力 , 拿急性心肌梗死来说 , 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 , 超过这个时间 , 救治的希望就愈发渺茫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对此 , 蓝景生承受着难以描述的生命重托 , 以科室为家便成了常态 。 而提起承受这些压力的原动力 , 蓝景生却很释然 , 因为那源于与生俱来的热爱 。
别人选择学医都是由于某种契机 , 要嘛是为了方便家里人看病 , 同时造福患者;要嘛是高考调剂 , 又或者是其他原因 , 蓝景生却不是 。 成为一名医生或者成为一名教师是他小时候的愿望 , 这根植于他的潜意识里对医生和教师的热爱 。
幸运的是蓝景生二者都实现了 。 1994年毕业于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他 , 因为成绩优异 , 选择留校 , 成为医学院里的一名诊断学老师 。 带着教师的使命 , 他兢兢业业地工作 , 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学生 。
都说温水煮青蛙 , 像他这样安稳的工作 , 换作常人就会按部就班 , 但是蓝景生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 , 既然是老师 , 也要做个高学历的老师 。 他在使用高校协编教材《内科学》一书时 , 被这本书的内容迷住 , 更被书的作者迷住 , 经过对作者的了解后 , 他更加坚定了要报读国内著名的心血管内科教授王晋明、李庚山老师的研究生 。
1997年 , 蓝景生如愿以偿 。 带着这份虔诚 , 他来到了原湖北医科大学 , 主攻心血管内科硕士 。 3年的研究生学习 , 让他在医学技能、学科管理、医学人文等方方面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 , 蓝景生又回到了右江民族医学院 , 但是这次不是单纯做老师 , 而是从事临床工作、科研及科室管理工作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因为 , 他深知理论若不能和实践相结合 , 那不是医学的本质 , 真正的医学是用来治病救人的 。 如此 , 他成为了一名心血管内科医师和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
然而 , 没过几年 , 蓝景生又“坐不住”了 。 知识更新换代太快 , 他自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 , 又萌生起回归学生时代的念头 。
“我就想尽自己的努力 , 学更多的知识 。 ”蓝景生说 。 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让他动力十足 。 事实上 , 他是这样说 , 也是这样做的 , 因为从事的是心内科工作 , 那本本科《内科学》统编教材1-6版 , 他每版都看了不下十次 , 直到书中的内容烂熟于心 。分页标题
如此 , 蓝景生通过努力成为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学的临床博士 , 师从国内著名的心内科专家董吁钢教授 。
博士毕业后 , 蓝景生再次回到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教学部部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学校成教院副院长多个头衔诠释了他精于管理和高超的医技 , 这让他很快又把工作做到极致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02
2014年 , 广西民族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刚划分出来 , 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 蓝景生离开了原单位 , 来到了广西民族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 , 并任病区主任 , 全面负责病区的成立和发展 。 在原单位拥有多年的临床管理经验的他刚一接手就表现出高超的管理能力 , 很快就组建好了团队 。
团队组建好后 , 先后选送3名优秀人才赴埠外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心血管内科知名医院进修 。 “我们团队重在技术和人文培养 , 医生要有好的技术和人文 , 在给病人诊疗时 , 才能够精益求精 。 ”蓝景生说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蓝景生在查房
今天的广西民族医院心血管内科由三个病区组成 , 初步形成了冠心病介入诊疗团队、结构性心脏病和大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团队、起搏和电生理介入诊疗团队 , 每年有5万多人次的门急诊量 , 8千多人次的出院量 , 超过2千多人次的介入手术量 。
这在崇左地区可谓首屈一指 , 在全区范围内也是行业内的翘楚 。 而这一切辉煌成绩的背后到底经历了多少挫折与辛酸 , 只有蓝景生心里最清楚 。
2014年 , 蓝景生“掌管”心血管内科三区 。 他及时抢抓机遇 , 整合优质资源 , 在医院领导及科室同事的支持帮助下 , 带领团队参加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建设 , 形成了集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心力衰竭诊治体系 , 开展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三腔起搏器等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 彻底解决了崇左市需要介入手术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所面临的就医难、诊疗慢的问题 。 与此同时 , 蓝景生所参与或带领搭建的平台也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 , 带动了临床水平的稳步提升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蓝景生和他的医护团队
一个又一个成绩 , 使科室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 , 成为崇左地区 , 乃至广西区内心脏诊疗优秀的团队 , 并且在临床、教学、科研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跻身全市乃至全区前列 , 让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最大受益 。 他带领的团队也获得了医院的先进集体 。
很多人难以想象 , 如此斐然的成绩 , 背后竟是这样一位儒雅的男子 。 他的目光里带着执着而坚定的力量 。 他自己都不知道 , 这么多年来 , 到底熬过了多少个加班的夜 , 度过了多少与亲人别离的节 , 才走到了今天 。 但他从未后悔过 , 他说 , 患者的康复 , 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 一切的努力值得了 。
03
患者的需要就是蓝景生的动力 。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医生 , 当蓝景生穿上手术铅衣 , 站在无影灯下的那一刻起 , 就意味着他即将开始一场与死神搏斗的生死之战 。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 , 却充满了人性 , 充满了蓝景生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决定 。 “有时候患者家属放弃了 , 我们都不想放弃 , 生命是无价的 。 ”他不记得自己曾经多少次跪在床上给患者做胸外按压 , 也不记得自己多少次家都没回到 , 就又被叫回来抢救病人了 。
他看过凌晨三四点的街道 , 昏黄的街灯 , 空无一人的大街 , 他走在长长的医院走廊里 , 心里念的都是他的患者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蓝景生和他的医生团队
来自崇左的患者黄阿姨 , 大面积急性心梗 , 救护车接过来的时候 , 已经出现心跳骤停 。
那时已是晚上 , 连续忙一天的手术 , 刚到病房去查看术后病人情况 , 疲惫不堪的蓝景生 , 眼看终于可以回家了 , 不想刚出医院 , 就被一个抢救电话给拽回去了 。
他赶忙联系好导管室的医生 , 穿上铅衣 , 准备好术前工作后 , 洗了把脸 , 清醒一下 , 就又冲锋上阵 , 硬是将危在旦夕的黄阿姨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
“都没想过母亲能救回来 , 多亏了蓝主任 。 ”出院后 , 患者的儿子十分感谢蓝景生 。 “尽力吧 。 ”面对患者的感谢 , 蓝景生从来都是笑着回答 。
紧接着黄阿姨的是苏大伯的手术 , 已经连续站立几小时的蓝景生脱下铅衣 , 静静地坐在手术室一角 , 便眯上眼休息了一会 。 在手术中 , 医生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 , 神经要时刻保持紧绷的状态 。
一旁的护士说“最夸张的一次 , 蓝主任是不吃不喝连续做8个小时” 。 等待助手和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后 , 苏大伯的手术开始了 。 60多岁的患者苏浩(化名)突发心梗已装过支架 , 右手穿刺显得极为困难 。
蓝景生果断选择左手穿刺 , 以减轻患者的负担 。 快速地穿刺 , 成功地完成造影 , 清晰地看到了造影画面 , 蓝景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蓝景生正在给病人做手术
手术过后 , 还不能放松 , 患者虽然植入支架 , 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机制不同 , 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突发的情况 。
黄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 黄先生急性心梗发作 , 植入支架后 , 出现围术期电风暴 , 反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 心跳出现时缓时快 , 十分不规律 。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 , 蓝景生和团队一点都不敢“怠慢” , 监护仪器时刻监控 , 医生要守在身边及时处理 , 蓝景生因此连续32个小时没有回过家了 , 他也跟着大家吃住在科室 。
“围术期电风暴是最危险的事情 , 几分钟之内没能及时处理 , 就会出现无法想象的后果 。 ”蓝景生这样说 。
提起黄先生的抢救经历 , 蓝景生依然心有余悸 , 黄先生住院一个月 , 抢救了30多次 , 每一次抢救都是对医生技术的考验 , 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和体力的考验 。
的确 , 心脏就相当于一个汽车里最重要的零件——发动机 , 心内科医生就是修发动机的人 , 除了讲究技术 , 还得付出体力 , 比如长时间超负荷的手术 , 本身就是个体力活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蓝景生接受媒体采访科普疾病知识
一件铅衣重达三十多斤 , 而且一台手术下来 , 少的有半个小时 , 多的则长达三四个小时 , 一天连续几台手术 , 就会导致由长期站立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 , 而长期如此 , 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就会找上门来 。
相比之下 , 最大的危险不是这些 , 而是射线带来的危害 。 人体经常接受辐射会造成免疫力减弱、白细胞减少 。 这样的介入手术 , 蓝景生和他的同事们一年要进行上千台 。
04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除了工作认真细致 , 爱患如亲之外 , 蓝景生还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 作为主任 , 蓝景生要管理科室 , 还要做手术 , 本身已经够忙了 , 但是对于其他兄弟单位邀请的会诊等 , 他很少拒绝 。
在他看来 , 相互学习 , 教学相长 , 而且别人请他去会诊 , 是基于对他的信任 , 他必须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蓝景生在学术论坛上授课
马山、崇左、都安、百色等市县医院 , 都遍布他的足迹 , 除了会诊 , 他还经常给当地医院的医生们讲课 , 分享经验 。
为医 , 蓝景生精益求精 , 科研教学 , 他严谨认真 。 在蓝景生眼中 , 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 , 都是同一个道理 , 也同等重要 。
科研上 , 蓝景生刻苦钻研 , 勇攀高峰 ,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就有10余项 , 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 , 近年来已发表各级论文40余篇 。
他较早开展逆行导丝等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心力衰竭同步化治疗 , 疑难先心病介入治疗、经皮局麻主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等;同时 , 开展冠心病与炎症的基础研究、心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2008年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教学上 , 孜孜不倦 , 从工作第一天起 , 就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 从专科生的实践教学、理论授课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培养 , 从未间断 , 现在依然在参与《临床概要》、《诊断学》等课程教学 。
一份耕耘 , 一份收获 , 蓝景生的努力和成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 也让他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责任 。 他先后担任广西民族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三区主任、广西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及广西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 。
他个人也获得了“十一五”广西医药卫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 “十一五”广西医药卫生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 。

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本文插图


    来源:(广西民族医院)

    【】网址:/a/2020/0520/1589968779.html

    标题:心血管内科【医暖人生】蓝景生:生命发动机的“修理工”


    上一篇:广西通惊呆了!玉林一男子早上喝点小酒,竟在马路中间睡着了......

    下一篇:贫困青年汤阴县韩庄镇:“志智”双扶添信心 贫困青年脱真贫


    人文

    『』【关爱女性】关爱“妇女保健及生殖健康” 开展义诊宣讲活动

    阅读(38)

    近日 , 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基层服务科的支持下 , 生殖医学中心赵静主任和任娟医生前往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单位——蓝田县张家坪卫生院开展义诊及健康宣讲活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静主任和任娟医生为前来就诊的村民进行了义诊活动 , 将关...

    人文

    辽沈晚报盘锦时刻汤方栋市长会见北京经贸投资考察团一行

    阅读(33)

    他说,盘锦是一座充斥活力的新兴城市,经济活泼,有优胜家当基本前提和广阔成长空间。对中心金创等企业袈溱盘锦前期的深刻调研精力和卖力负责的合作立场赐与高度赞赏,同时感激考察团对盘锦家当成长转型进级提出的扶植性看法。尤其是在金融和文旅家当投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