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薛绍彭在元祐、大观间 , 是书名擅于一代的大家 。“世称米薛或薛米 , 犹言弟兄与兄弟” , 出自米芾这个狂士之口 , 自然可靠性非比一般 。米芾既有如此盛名 , 薛绍彭自然也非等闲之辈 。
这当然不是笼统的齐名 。如虞世南与欧阳询 , 那是指两人的地位相当而言 。而薛绍彭之与米芾 , 却是造诣相当再加志趣相投 , 甚至连风格流派也如出一系 。
米芾崇尚大王 , 摹拟竟能乱真 , 草书行书诸帖皆有混为晋人者 。薛绍彭于大王也是术有专攻 , 宋人危素云“超越唐人 , 独得二王笔意者 , 莫绍彭若” 。元赵孟頫云“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 , 有风流之习” 。“脱略唐宋 , 齐踪前古 , 岂不伟哉”?足为薛氏能上追晋人之证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薛绍彭《晴和帖》(又称《大年帖》) 纸本 草书 25.1×34.8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绍彭启:多日廷中不得少款为慊 。晴和 , 想起居佳安 。二画久假 , 上还 , 希检收 。许借承晏、张遇墨 , 希示一观 , 千万 , 千万!承晏若得真完 , 虽《异热帖》亦可易 。更俟续布 , 不具 。绍彭再拜 , 大年太尉执事 。廿八日 。
米芾酷爱古董 , 古书名画 , 皆在收罗之列 , 薛绍彭也毫不逊色 。不但贺知章《孝经》、张旭绢本草书、唐摹王羲之《异热帖》、曹霸《九马图》等均人秘篋 , 而且还蒙米芾首肯:“道祖所蓄晋唐法书甚富 , 至二王帖则不惜倾囊购取” , 为李公炤家藏二王法帖索价太高 , 甚至还有“宁馨动欲千金货”之叹 。
米芾善鉴 , 薛绍彭也是个中老手 。读老米诗:“老来书兴未能忘 , 颇得薛老同徜佯 , 天下有识谁鉴定 , 龙宫无术疗膏育 。”可称明了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局部
米芾对《兰亭序》甚有研究 , 潜心研习 , 揣摩至深 , 薛绍彭更是一位兰亭专家 。不但收藏有唐摹硬黄本《兰亭序》 , 且将之摹刻上石 , 其精微之处 , 不让定武 。故元明人逢《兰亭》拓本 , 倘辨明有薛氏鉴印 , 往往视为珍本 。此外 , 他还翻刻《定武兰亭》并以原石易置 , 也是兰亭史上的一大公案 。
总之 , 我们几乎很难区别米芾与薛绍彭之间的差异 , 他们在任何方面都表现出相同的趣味与追求 , 那么他们在书法创作方面也应该有着相近的审美 。既然米芾是右军以后一人而已 , 那薛绍彭也应是大王嫡派子孙——“宋人惟道祖可入山阴两庑” , 这是明王世贞的评语 , 似也是后世一般人的评价 。不过 , 尽管米薛如兄弟 , 也还是会有差异:米芾名列四家 , 为一代风流 , 薛绍彭却逐渐退避 , 这就是一种差异 。差异的症结何在?我以为关键是个人风格 。从薛绍彭的尺牍与行书诗来看 , 对于古典的把握 , 对晋韵的体察与透视 , 应该说其深度不亚于米芾 。但米芾是以气使笔 , 有一个主体驾驭的问题;薛绍彭却沉溺于技巧的精美 , 既无“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的气概 , 又无“臣书刷字”的技巧个性 , 因此具有一种柔媚的、绮丽的公子情调 。论追随古典自不稍让 , 若论开辟新境却不得不逊避一头了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薛绍彭《致伯充太尉札》 行草书 , 纸本 , 23.6×2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绍彭再拜欲出得告慰甚 。审起居佳安 。壶甚佳 。然未称也 。芙蓉在从者出都后得之 。未尝奉呈也 。居采若是长帧即不愿看 。横卷即略示之 。幸甚 。别有奇观无外 。绍彭再拜 。伯充太尉 。方壶附还 。
米芾是一种豪门子弟的式样 , 仗剑纵马 , 冲突当衢 , 虽狂放啸傲 , 却不失豪门的气派 。细加寻绎 , 仍是动静有据而无贫寒酸乞样 。薛绍彭则是书斋雅吟的贵族王孙形象 , 漫步轻吟 , 诗赋礼乐 , 慈母照拂 , 贤妻护持 , 虽聪明伶俐 , 却是阴柔意盛 , 阳刚气衰 。这豪门子弟与贵族裔孙的差别 , 正表现在于双方艺术观的不同:米芾是在倾诉 , 在呼叫;薛绍彭却满足于低眉轻捻 , 红袖添香……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薛绍彭《危涂帖》 行草书 , 纸本 , 31.8×6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绍彭顿首 。不审乍履危涂 。尊履何似 。绍彭将母至此 。行已一季 。穷山僻陋 。日苦阴雨 。异俗愁抱 。想其同之 。然锦城繁华 。当有可乐 。又恐非使者事尔 。职事区区粗遣 。但 版曹新完法度颇劳应报 。有以见教 。乃所望也 。绍彭顿首 。
此帖藏巧于拙 , 笔势圆逸 , 锋藏不露 , 字态清俊遒丽 , 绝无倾险浮急之态、虽笔墨丰润而骨气所存 , 无枯槎寒柯之病、望之端秀而无姿媚俗态 , 章法行气则萧散虚和 , 风流渊穆、溯源魏晋、追随右军而近智永 。世将薛、米并称 , 实风格一静一动 , 各擅胜场、论风云变幻、薛不及米、论循之古法、则米不如薛 。
此帖录于《石渠宝笈》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薛绍彭《昨日帖》 纸本 草书 26.9×29.5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日得米老书 。云欲来早率吾人过天寧素饭 。饭罢阅古书 。然后同访彦昭 。想亦尝奉闻左右也 。侵晨求见 。庶可偕行 。幸照察 。绍彭再拜 。
《昨日帖》曾刻入《三希堂法帖》 。此帖又名《得米老书帖》 。此信札草书极守法规 , 运笔藏锋 , 锋正而不显露;结体平正 , 虽流动而不浮急 , 字距疏松 , 格局清朗 , 与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 。章法近古 , 字字断开 , 不作连绵之势 , 如王羲之《十七帖》 , 似孙过庭《书谱》 。从此可窥见到薛昭彭师法晋唐 。所以可以这样说 , 薛氏的书法渊源 , 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书迹 , 如《十六帖》 。危素《薛临》跋:“宋之名书者有蔡君谟、米南宫、苏长公、黄太史、吴练塘最著 , 然超越唐人 , 独得二王笔意者 , 莫绍彭若也 。”《珊瑚纲》、《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薛绍彭《元章召饭帖》 粉笺纸 草书 28.1×38.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元章召饭 吾人可同行否 偶得密云小龙团 当携往试之晋帖 不惜俱行草 欲得黄筌雀竹 甚不敢 不可使辞 绍彭又上 。分页标题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杂书卷》 行草书 , 纸本 , 26.1x303.5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卷由四帖所组成 , 含《云顶山诗》、《上清帖》等 , 其中有诗作有信札 , 内容都涉及到四川的风物 , 是薛绍彭在四川作官时与友人倡和之作 。
云顶山的云顶寺在四川广汉 , 此作书於建中靖国元年(1101) , 可知薛绍彭此时已入川為绵州梓潼路漕 。
上清宫位在四川青城山上 , 始建於晋代 , 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薛绍彭 , 生卒年不详 。字道祖 , 号翠微居士 。宋神宗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 自谓“河东三凤后人” 。恭敏公薛向之子 。累官秘阁修撰 , 知梓潼路漕 。时以翰墨名世 , 善品评鉴赏 。与米芾为友 , 每以鉴定相尚 , 得失评较 。曾刻孙过庭《书谱》传世 , 后人推为精本 。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 , 以书画情好相同 , 尝见有问 , 余戏答以诗日 , ”世言米薛或薛米 , 犹如兄弟或弟兄 。”绍彭工楷、行、草书 , 师法晋唐 , 历来书家评价甚高 。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上清连年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多种 。
【「」能与米芾齐名的,就只有他了】古代名家评薛绍彭宋高宗《翰墨志》云:“苏、黄、米、薛笔势澜翻 , 各有趣向 。”元虞集《道园学古灵》云:“米元章、薛绍彭、黄长睿方知古法 , 长睿书不逮 , 唯绍彭最佳 。”又云:“南渡后言墨帖多米氏手笔 , 而薛尤雅正 , 《禊帖》临帖最多 , 出其手必佳物 , 然世亦鲜矣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 , 有风流之习 。”又云:“脱略唐、宋 , 齐踪前古 , 岂不伟哉!”又云:“薛书诚美 , 微有按模脱击之嫌 。”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则更以为“宋人唯道祖可入山阴两庑 , 豫章、襄阳以披猖夺取声价 , 可恨!可恨!”明张丑云:“薛书紧密藏锋 , 得晋、宋人意 , 惜少风韵耳 。”又云:“法度森严 , 变化较少 , 品在海岳翁下 。要非刘泾、吴说所能梦见 。”刘熙载《书概》云:“道祖书得二王法 , 而其传也 , 不如唐人高正臣、张少悌之流 , 盖其时苏、黄方尚变法 , 故循循晋法者见绌也 , 然如所书《楼观诗》雅逸足名后世矣 。”危思《薛临〈兰亭叙〉跋》云:“宋之名书者有蔡君谟、米南宫、苏长公、黄太史、吴练塘最著 , 然超越唐人 , 独得二王笔意者 , 莫绍彭若也 。”